中考作文由于时间的限制,需要大家在50分钟的时间写出一篇高质量的文章,难度不小,很多同学都愿意模仿历年的满分作文,所以出现大量的相似作文,或者套作,或者事例相仿,或者片面地求创新,而生硬地将事例套进作文中,或者根本让人理不清思绪,乱作一团,这样的作文分数一定不高。
就中考作文阅卷时间来看,我们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用标题、开头、结尾、语言、卷面、结构等等方面来吸引阅卷老师,所以就诞生了中考作文的很多特殊的要求,这些要求无外乎上述几个方面,于老师也在以前的文章中详细介绍了,我们考场作文必须达到的“六个一”。
如果我们掌握了几种实用的作文结构,经过练习能熟练应用,必然能提升你作文的框架结构,使你的文章上去一个层次。
今天我们就一篇文章的谋篇布局来说一说,中考作文如何用谋篇布局来吸引阅卷老师的注意力。
一、什么是作文的谋篇布局?
谋篇布局,其实就是我们在写作文之前,想一想我们的作文围绕着主题,怎么开篇,怎么过渡,怎么展开事例,怎么亮出观点,怎么结尾、怎么安排段落等等,可以说,谋篇布局涉及到文章的各个方面。
可以说,如果作文的谋篇布局规划得巧妙地当,整个文章读起来流畅、自然、层次分明、详略得当,分数自然就会高。
二、谋篇布局六法
弄懂了何为谋篇布局,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几种在记叙文中常用的方法。中考主要考察的是记叙文,于老师今天就告诉大家六种记叙文常用的谋篇布局的方法。
对比反衬法
就是将对立的人物、事件、最物放在一起,运用对比反衬的构思,使两种事物形成强烈的对照比较,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例如: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拾荒老人刘盛兰,在《拾荒老人》一文中,作者前半部分写刘盛兰老人从来不舍得吃肉,不舍得买菜,对自己很吝啬,后半部分笔锋一转,写他对失学孩子却十分大方。这里就是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老人大爱无疆、无私奉献的精神体现了出来。
我们在写作的时候,同样可以使用这种对比的手法,突出人物的个性。很多大家们也非常喜欢用对比的手法,像鲁迅的《故乡》里,将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形成对比,形象地烘托了文章的主题。
巧合法
俗话说:“无巧不成书。”这里的“巧”,就是指巧合,而“合”又是基本要求,我们就是利用生活中的偶然事件来组织文章的故事情节。它要求文章情节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例如:在《我的叔叔于勒》中,作者就是运用了巧合法。作者在船上遇到了叔叔于勒在卖牡蛎,这是“巧合”,而正是由于这种巧合,一家人乱作一团,作者正是运用了这种巧合,将文中人物的性格和当时社会的黑暗腐朽,表现的淋漓尽致。
误会法
就是利用作品人物之间的猜疑或误解来激化矛盾,掀起波澜,不断推动情节的发展变化,最终释疑解惑,人物形象这时候才被适时地凸显出来。
误会法,让本来平淡无奇的故事情节,变得跌宕起伏、摇曳生姿。也正是在一个个误会和解开误会的过程中,故事情节层层递进。这种方法,在小说中也被广泛运用。
例如:在小说《变脸》中,老人水上漂想买一个男娃,却误买入了女娃狗娃,然后接着描写儿孙的其乐融融,接着转入悲痛,狗娃被抛弃,而又获救,一系列惊险过后,误会解开直至结局。文章正是围绕着“误会”展开,并随着“误会”的解密、真相的暴露而进入高潮。这种构思方法,能够给人以强烈情感激荡和精神冲击。
设置悬念法
设置悬念就是“卖关子”,即在情节发展的过程中设置谜面,使读者产生期盼的心理,然后在适当的时机揭开谜底。设置悬念,切忌沉不住气,心太软、嘴太快,不要轻易揭开谜底。如果能让读者产生“误解”,那么效果会更好。
例如:在《草船借箭》中,作者就是运用了设置悬念的方法,一直吸引我们的兴趣,迫切想知道诸葛亮到底卖的什么关子,而知道最后,作者才解开谜团,诸葛亮凯旋而归,悬念也随之解开,让我们读了大呼过瘾。
欲扬先抑法
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先贬低他不好,然后逐渐过渡到表扬上。这种文章结构,能够使情节多变、波澜起伏,形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产生比较深刻的印象。
注意事项:首先,“抑”应有所体现,“抑得符合情理,用语注意分寸,同时篇幅不能太长,否则,会详略不当;其次,交代清楚由“抑”到“扬”的转变点、转变过程,而且要自然合理,要有值得“扬”的具体事例。
例如:在《阿长与山海经》中,鲁迅先生开始写了我对阿长的厌恶、反感,这是略写;后来,因为她为我买《山海经》,我对她态度发生了转变,转而叙述长妈妈虽然有愚昧无知的小缺点,但却心地善良、淳朴淳朴,作者重点是在写人物的“扬”。
象征法
有些时候,我们在写话题作文的时候,“路”“桥”“网”“变”等等,既可以有现实实在的意义,我们又可以赋予它“象征意义”,我们在作文构思的时候,从象征意义出发,挖掘象征的深层次含义,这就是象征的写法。而这种写法,特别有利于突出文章主题。
例如:我们学过的《爸爸的花落了》《爱莲说》《野草》《礁石》《白杨礼赞》等等文章,都是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这些文章围绕象征来入笔,在是写“白杨树”,而又不完全写“白杨树”,这种文章的谋篇布局,让文章寓意更加丰富,读起来更为意味隽永。
以上这几种谋篇布局的方法,都是我们在课本中经常学到的,很多文学大家也经常运用的,同样,我们也可以学习这些结构方法,让我们的文章读起来更有韵味、更有深度。
同学们,赶快学起来吧,更多内容,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