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藏在道德经中的人生大智慧,都在这

一个有着人生大智慧的人,如果让你用四个字来形容,你会用哪四个字?看到这个问题,我想了想,用宠辱不惊这四个字来形容再合适不过了。

老子为什么要讲“宠辱若惊”?

宠辱不惊说的是面对着宠爱不会欣喜若狂,面对着侮辱不会惊慌失措。这是人生中非常有功力的一种风度。可是,老子在此说了“宠辱若惊”。看看现实,我们就会发现,一些人遇到好事会惊喜,若是遇到坏事儿,又会被惊吓。

当然,“宠辱若惊”也可能是修行的人面对宠辱的一种修行状态:修行的人不追求宠,也会重视辱,十分重视宠辱,将其作为自己的一种修行。

老子在《道德经》有一章中为我们讲解了宠辱与自身,以及如何消除对自身大患的道理。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受到宠爱和受到侮辱都好像受到惊吓一样,如同大患降临自身一般。

什么是宠辱若惊?老子这样说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什么叫做得宠和受辱都会感到惊慌失措呢?宠爱,说的是上对下、强对弱的一种关系。施宠爱于别人的人通常都是身处高位或者属于强势一方的人。而得到宠爱的人往往是身份低微、卑贱或者处于弱势的人,他们得到宠爱和失去宠爱就都会被惊着。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这是说我之所以有大患,是因为我有自身或者自我;如果我已经没有了自我,我还会害怕什么祸患呢?

老子在此处所说的“身”,不是说的肉体,而是说的个人的私利,说的是人的主观与大道背离的状态。只要有我,有自己的主观,有自己的私欲,就会与天地和人间大道相背离。当然,对抗大道的力量如同蚍蜉撼树那样不自量,违背规律也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所以,能够将自己交付给天下的人,他是给天下人谋福祉的,天下就可以托付他。能够将自己交付给天下的人,他是将爱奉献给天下人的,天下就可以依靠他。

心有天下者,才是智者

弄懂了老子的智慧,我们也就明白了为人处世的基本道理:一生就是要与自己作战,不断地觉察自己,不断地超越自己。

若是不懂得这个道理,就会固步自封,就会切断自我突破和进步的道路。真正爱自己的人,都是敢于对着自己的缺点下狠手的人。至于说优点也只是相对的,只要不继续突破,优点也会落后。唯有不断地突破,人生才能给自己的生命和灵魂保鲜。

老子在这一章中讲到了两种人的状态。第一种人是为了自己的人,第二种人是为了天下的人。

为了自己的人,就如同一个贼,总是心惊胆战,得宠和受辱都会惊慌失措。很显然,身份卑微、有贪欲但心理素质很差的人容易这样。这样的人之所以会如此惊恐,就是因为太在乎自己。越是在乎自己,就越是要维护自己的利益与虚荣,就越是容易在宠辱中乱了方寸。

而那些无欲无求的清高之士或者已经将自己交付给天下的人,因为没有私心、没有小我、没有让自己的主观背离客观大道,于是就会变得无所畏惧。正所谓无欲则刚、无我则道、无私无畏。

如果你能将老子关于宠辱若惊的智慧融入对于生活的理解之中,无论遇到荣耀时刻,还是面对艰难困苦的日子,你能保持一颗宠辱不惊的平常心,平静度过。人生的路很长,你要看的风景很多,以一种宠辱不惊的姿态前行,你会发现属于生命的美。

《道德经》成书已有多年,只有短短81章,多字。

身处21世纪,中国人要学《道德经》,外国人也一样

虽然道德经只有字,但是却字字珠玑,非常深奥,因此对对道德经这本书,很多伙伴都说看不太懂,所以,推荐大家可以尝试读一下白话文图解的版本的《道德经》。

白话文图解版本的《道德经》,内容简单易懂,不但自己可以在书中寻找做人与处事的大智慧,还能跟孩子一起感受国学文化的熏陶,弘扬中华文化。

书中注释完整,除却原文外,还有完整版的解析,不用担心看不懂懂得困扰,而且书中还有多副的彩图,所以不用担心会枯燥。只要静下心来看完,相信都会对你们的人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反复阅读,结合自身的情况,就能在无形中,给生活带来其他的出口。

这套书是一套四本,全精装的书,内容简单易懂,印刷清晰,读完还可以收藏。

不管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职场的人际交往中亦或是在商场中拼搏,都建议读一读道德经。不仅仅是能够开阔视野,获取知识,最重要的反而是可以磨炼自己的心性。让自己能把浮躁的情绪慢慢沉淀下来。

所以,不论是经商还是为人处世,或者是身在职场,想要过的好一些,可以读读这套《道德经》。一千人的心中,有一千种老子的《道德经》,读完才知道自己到底是怎样理解的。有时间能在这繁杂的社会沉淀下自己,是非常难得的事情。

而且这套书并不贵,现在随意吃个工作餐都要几十块钱了,而这套书却能看很多年,终身受益。

点击下方商品卡就可以购买了:

国学经典彩色版周易道德经山海经黄帝内经史记三十六计资治通鉴小店¥59.9打开百度APP立即扫码购买购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8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