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们有一篇文章,讲述了嫦娥去了日本的故事。提起嫦娥,我们就不得不提一下后羿了,毕竟嫦娥奔月,后羿射日是在一个故事体系里面。按照我们常规认知,后羿还跟嫦娥有一段感情。所以讲完了嫦娥奔月,我们来讲一下后羿射日是怎么一回事。传说由来后羿射日的传说出自《淮南子》故事内容是这样的:帝俊与羲和生了10个孩子都是太阳,他们住在东方海外,海水中有棵大树叫扶桑。10个太阳睡在枝条的底下,轮流跑出来在天空执勤,照耀大地。但有时,他们一齐出来给人类带来了灾难。为了拯救人类,后羿张弓搭箭,向那9个太阳射去。只见天空出现爆裂的火球,坠下一个个三脚的乌鸦。最后,天上只留下一个太阳。那么淮南子这本书是哪里来的呢?历史记载《淮南子》是由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主持撰写,故而得名。该书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综合了诸子百家学说中的精华部分,对后世研究秦汉时期文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班固《汉书·艺文志》将其归入杂家,《四库全书总目》亦归入杂家,属于子部。到这里你可能会问,那这跟《山海经》有什么关系,不是说后羿射日的传说来自《山海经》么?这里面牵扯到了一个历史误会。历史误会历史上有一个大羿,一个后羿,前者是帝尧时人物,后者是夏太康时期人物。大羿射日《山海经·海内经》记载:帝俊赐羿彤弓素缯,以扶下国,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艰。前面提到的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主持编写的《淮南经》中后羿射日的故事是以《山海经》为蓝本。《淮南子·本经训》将大羿射日的故事做了总结: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邱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山海经》据史料记载,大羿统一了东方各部落方国,组成了一个强大的国家。由于该国家为众多崇拜太阳的部落方国所组成,在《山海经》中被称为十日国。大羿和她的妻子死后就葬在日照汤谷太阳文化源旅游风景区内的天台山上。当地人称之为大羿陵(详见大羿射日)。因此,尽管二人均善射,射日神话中的羿是大羿而不是后羿,嫦娥的丈夫是大羿而不是后羿。那么,后羿是谁?后羿,又称夷羿,相传是夏王朝东方族有穷氏的首领,善于射箭。当时夏王启的儿子太康耽于游乐田猎,不理政事,被后羿所逐。太康死后,后羿立太康之弟仲康为夏王,实权操纵于后羿之手。但后羿只顾四出打猎,后来被亲信寒浞所杀。也就是说,这两个人,一个是神话人物,一个是历史人物。真假射日以我们目前对宇宙的认知,天上是不可能出现十个太阳的,所以射日的确是神话传说,那么历史的真相是什么呢?人也不可能是生十个太阳。前面我们说了,大羿和后羿这两个人,一个是神话人物,一个是历史人物。帝喾有十个儿子,除了留下一个继承皇位外,其他九个分封到天下各地,于是就形成了九个诸侯国。所有后羿射落的不是九个太阳,而是征服了其他的九个以日为图腾的部落。夏王朝传位到仲康手上时,东夷部落的神箭手后羿觊觎夏朝的富庶,于是发动战争蚕食周边部落,最终成功的灭掉了九个诸侯王,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天下九州,后来以讹传讹,才会有了后羿射日的传说。所以《山海经》中的神话是大羿射日,是神话传说,可能是后续作者改编出来的。而后羿射日是后羿灭掉了九个以“日”为图腾的部落,也传成了后羿射日。至于这两部分记载那个先,那个后,我们很难知晓,毕竟作者都不见得真实,我们那还能知道真相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6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