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与《周易》、《黄帝内经》,并称“上古三大奇书”。
提到《山海经》,应该家喻户晓吧。
如今很多影视剧作从中找灵感,已不是新鲜事。
从国漫之光《大圣归来》(妖王原型是“混沌”)
到爆火电影《捉妖记》(胡巴原型是“帝江”)
甚至连好莱坞影片、日本动漫
都能看到《山海经》中神兽的影子
更惊人的是
山海经里的扶桑树竟然与三星堆出图的青铜神树不谋而合!
这很可能证明
《山海经》的文本里记载的
可能是一个真实存在过的世界文明!
据说,秦始皇都为它痴迷至极。它还是鲁迅先生小时候“心爱的宝书”。两千年前,司马迁曾表示:“《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
鲁迅《阿长与山海经》“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纸张很黄;图像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
据统计,《山海经》中出现的神兽共计多只。比如青丘之狐、“辟邪纳福”的白泽、“谁见谁长寿的神鸟”毕方、“远古大熊猫”食铁兽……
一
青丘之狐
又东三百里,曰青丘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青?。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
译文:再向东三百里是青丘山,山的阳面有很多玉,山的阴面有很多可作青色颜料的矿物。山中有一种兽,它的形状像狐狸,有九条尾巴,叫声像婴儿啼哭,会吃人,人吃了它的肉后就不会受毒热恶气的侵袭。
——《山海经·南山经》
二
帝江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黄,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汤谷。有神焉,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惟帝江也。
译文:再往西三百五十里是天山,有一只神鸟,形状像个黄布口袋,红得像一团红火,六只脚四只翅膀,耳目口鼻都没有,但却懂得歌舞,名字叫做“帝江”。
——《山海经·西山经》
三
毕方
有鸟焉,其状如鹤,一足,赤文青质而白喙,名曰毕方,其鸣自叫也,见则其邑有讹火。
译文:山中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鹤,只有一只脚,青色的羽毛之上有红色的斑纹,长着白色的嘴巴,这种鸟名叫毕方,它鸣叫起来就好像是在呼喊自己的名字,它在哪里出现,哪里就会有大片的野火。
——《山海经·西山经》
四
白泽
东望山有兽,名曰白泽,能言语,王者有德,明照幽远则至。
译文:东望山上有一种神兽,名叫白泽,能说人话,“王者有德”才出现,能辟除人间一切邪气。
——《山海经》
五
食铁兽
山有九折坂,出狛,狛似熊而黑白驳,亦食铜铁也。
译文:崃山一个叫做九折坡的地方有大熊猫,外形像是狗熊,但又是黑白色,就连铜铁在他的面前也不堪一击,被当做食物。
——《山海经·中山经》
然而《山海经》却是文言文,对于大众来说并不算“友好”。虽然只有区区三万多字,全书的风格却是一本文言文的“流水账”,鲁迅甚至称其为“巫书”。
很多研究者都倾向于认为,原本应该有一张“山海图”存在,然而却永远地遗失了,这是个很大的遗憾。
如何让《山海经》活起来?
科学普及出版社近期出版的《山海经画传》一书中,年轻的画师们将古图进行改造升级,用中国传统色彩勾勒出了奇珍异兽的奇幻。
san三da大liang亮dian点01
图多
本书将《山海经》中但凡有简单文字描述的形象都画了出来,共幅原创画作,而其他同类书一般也就两百多幅作品。
耗费作者十余年心血完成的幅原创作品,高度还原,让山海经像动画一样“活起来”。
02
画风唯美
欣赏这个画风,不需要你有多么高深的绘画知识和鉴赏水平,作者添加了一点点恰到好处的古风和动漫的元素,大众都能接受。
03
阅读门槛低
如果《山海经》真如研究者所说的那样,是“山海图”的图注,也就是说《山海经》其实是以图为主的著作,那么这本书也算是“返璞归真”了。
插图配上原文和译文,对照着图来阅读,变得非常好读,让读者可以更全面地领略《山海经》中的神话世界。
在下卷还附有《山海经》的全部原文和注释,并请了相关学者做了文字校订,方便大家完整阅读《山海经》。
上册山经,下册海经,上下两册精装并配有硬壳函套,非常有质感,收藏价值很高。
如果你也一直对《山海经》只敢远观而不敢近读,如果你也想探究上古神兽的奥秘,如果你也想让孩子博学多才、增长见识,那一定不要错过这套书!定会让你爱不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