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有着千年历史的民族,也是延续至今唯一没有中断的古老文明,在千年发展过程中,先人以典籍的方式凝聚智慧,以便后人传承,在浩瀚如海的典籍中出现了一类无法看懂看透的书籍,后来人称之为“奇书”,《山海经》就是一本备受争议的书籍,有人称之为:“古今语怪之祖,先秦四大奇书之首”。
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3万多字的《山海经》,竟然能够位列三大奇书之首,不过随着三星堆等一些文物的出土,也越来越证实了《山海经》里面记载的真实性,书中到底还隐藏着什么真相?古人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值得我们思考!
《山海经》是从战国时期到汉代初年,经多人编写而成的一部古书。顾名思义,是关于“山”和“海”的典籍,这部古书中记录了上古时期的天下山川,花鸟虫兽等等,包罗万物,涉及到多种学术领域。
全书共22篇约字,现存18篇,分《山经》5篇,《海经》13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
此书一经问世,就世代流传,被称为一部集古代多类学科于一体的旷世奇书,不同领域的人,都可以在此书中得到不同的知识和品悟。
地球内部是空心?山海经里面早有记载
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给人们探索地球提供了可能,不过了解越多越感叹地球的伟大,时至今日,依旧有很多人好奇地球内部究竟是什么?
关于这一点,一些科学家猜测地球是空心的,里面有着与地表完全不同的独特生态环境,有科学家计算出地球的质量远比想象中的轻,地球的质量只有6兆吨的百万倍,如果地球是实心的,那质量远不止于此。
但其实在我国上古奇书《山海经》中就有过相关记载,书中描述地下空间有在巨大洞穴生活的群居人类,他们与世隔绝,只有碰到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时,会携带奇珍异兽逃离到地表避难。
甚至一些人猜测《山海经》中的巨人族、小人族、独眼族、长腿族等特殊物种,以及奇珍异兽很可能都生存在地下。
至于地心人是否真的存在,我们不得而知,时至今日,科技高速发展下,我们依然无法全面了解地球,关于对地心文明的问题,是否存在新物种,或许在未来将会有一个答案。
事实上,在这本上古奇书《山海经》中还有许多记载,我们都可以在书里的故事中感受到古人极其丰富的想象力与智慧,其中就包括前段时间三星堆挖掘!出土的相关文物又指向了《山海经》,不少人都相信书中的内容是真实的!
1、青铜神树
《山海经》中记载:“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山海经·大荒东经》的记载“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这里面就讲述了扶桑树和金乌神鸟的故事,让人震撼的是,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神树似乎就证明了书中描述很可能是真的。
2、青铜大面具
三星堆曾出土过青铜大面具,不管是器型大小还是面具本身都让人感到怪异,其中有3副面具的眼睛特别突出,而且耳朵也大,所以被大家称之为“千里眼和顺风耳”。
在《蜀王本纪》中,有这样的记载:“蜀王之先名蚕丛,后代曰柏灌,后者名鱼凫。此三代各数百岁,皆神化不死,其民亦颇随王化去。”
书中就写到了一个古蜀王蚕丛,而他就有一个“纵目”特点,什么是纵目?就是眼珠子严重突出,这一点和三星堆出土的这3副青铜大面具极为相似。
其实不管是地心空心,还是三星堆出土的文物,这些似乎都在验证着山海经的内容很可能是真的。
《山海经》作为一本上古奇书,有太多的谜团值得后来人解开,最关键的是,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神话小说,里面的内容还出现在了中学课本上,在现行的中学语文地理必学的《水经注》中,就有数十处都引用了《山海经》里的内容,由此可见,这本书也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上古奇书《山海经》值得一读
在书中不仅可以看到故事,还能学习到各个学科的知识,要是认真阅读,就会发现,里面的故事可能只是经过了美化的历史,例如,夸父逐日,是因为夸父族遇到了灾难。或者是书中讲到的共工怒触不周山的产生的后果是由于刚好地震等。
除了神话传说,它内容之博大,涉猎之宽广,涉及到古代历史、地理、宗教、神话、水利、矿产、民俗等诸多方面,堪称一部“博物志”。
丰富奇特的内容,瑰丽奔放的想象,让每个读过的人都惊叹不已。
听说,《山海经》是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时候,都舍不得烧掉,《山海经》也是中国文学大家鲁迅小时候“最为心爱的宝书”。
传统的《山海经》,没有翻译断句等问题,生涩难懂,想要了解都无从下手,对中国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不妨看看国学典藏版《山海经》
这本是有着详细的注释,不仅把原版的内容十分完整地收录进去,而且里面都是通俗易懂的白话文,大人孩子都可以看懂,而且里面还有专门的插图,精彩无比,让你一看就停不下来,沉迷其中。
这本上古奇书现在只要49元,一顿外卖钱就能领略古人的智慧,作为一本传承至今的经典,《山海经》有太多的秘密值得我们探究,而且不仅是自己可以看孩子也可以看,对于孩子想象力发展,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归属感也有新的提升,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下方链接购买正版书籍↓↓↓
(创作不易,看完记得点点大拇指,点点小火箭哦~感谢您的支持!)
本文来源:海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