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山海经》它是中国哲学启蒙的内燃机,它并不是一部纯粹的神话存在。
插图出自于杉泽的《观山海》
路线图出自于徐客的白话彩图《山海经》
軨軨注解东山二经:
《东山二经》记述了从“空桑山”到“山”共计十七座山的地理位置、山川风貌。
它们大致位于今天的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一带。
白话文:
东方第二列山系的首座山,即是空桑山,北面靠近食水,在山上向东可以望见沮吴,向南可以望见沙陵,向西可以望见湣泽。
山中有种像牛的野兽,却有老虎一样的斑纹,名字叫軨軨,它发出的叫声如同自己的名字,声音低沉的像人在呻吟,它出现在哪里,预示着将会有水灾。
注释:
食水:不详。沮(jū)吴:一说今山东蓬莱附近的蛆岛、虎岛。沙陵:陵是丘陵,即沙丘。湣(mín)泽:一说今大、小汶水汇合处的小泽。軨軨:读音,líng。钦:同“吟”,指呻吟。
軨軨:
清代,文人骚客眼中的軨軨
,光绪二十一年(公元)保编纂的立雪斋印本《山海经存》,軨軨身姿高大且健硕,骨骼较为突出,像个行走的战士。
,雍正四年,编纂的《古今图书集成·边裔典·禽虫典·神异典》,軨軨毛发粗旷,正立于波涛汹涌的河水边,以示与水有关。
清·軨軨,为什么会给人类带来水灾?
1.軨軨本身有一定的“游泳”经验:
根据山海经图文描述,軨軨是牛属的可能性比较大。我们简单地来看一下牛的特征:
牛在动物分类学中,常见的有六种:普通牛(黄牛、水牛)、瘤牛(印度的、非洲的)、牦牛、爪哇牛、、大额牛、野牛。
牛有个普遍的生理特征,那就是它们的胃比较大,一旦落入水中,超大的胃会提供浮力来支撑它们漂浮在水面上。
2.动物能够在洪水中“游泳”,在上古人看来是一件了不得的事:
“洪水”两个字,对于上古人来讲那是只猛兽,面对它又显得苍白无力,能做的也只有远离和敬畏。
突然间有一天,发现有只野兽能够在洪水中“游泳”,此时必然会有一场大讨论。依照山海经的惯例,会有两种结论:一是神化它(因为它的行为人类做不到)、二是污蔑它(将灾难嫁祸于它)。
综上,笔者认为軨軨可能是被上古人定义为洪水猛兽的“代言人”,其原因是要将洪水猛兽形象化,以此来告诫生活在空桑山的部落百姓们。
空桑山:
根据山海经原文记载,空桑山理论上的位置在今天的中西利亚高原最北端或是山东曲阜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