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作为一本旷世奇书,《山海经》有太多令人遐思迩想的未解之谜。
也正因为如此,《山海经》被称为“天书”,但这本“天书”里,其实凝聚了历史、天文、生物和地理等华夏先民的智慧。
在《大荒东经》中有这么一个神奇的国度,作为帝俊的后裔,从晏龙到思幽,直到思幽生下两个特殊族群:
《山海经·大荒东经》:“有司幽之国,帝俊生晏龙,晏龙生司幽,司幽生思士,不妻;思女,不夫。食黍食兽,是使四鸟。”
一个叫做思士,这里的男人从不娶妻;一个叫做思女,这里的女人从不嫁夫。那么如果这两个族群的男女不通婚姻,他们又是如何繁衍后代的呢?
晋代的郭璞,提供了一种非常玄妙的感生方式:即他们有一项特异功能,男女之间不用肉体的交合,只要像白鹄一样远远地瞪着对方一会,双方就会有所感受,之后就能生出孩子来。
郭璞注:“言其人直思感而气通,无配合而生子,此庄生所谓白鹄相观,眸子不运而感风化之类也。”
我们暂且不谈这种比较神奇的生育方式,毕竟这类的感生神话非常之多,比如姜嫄履大迹、简狄吞玄鸟等等。
但仔细看,郭璞那句话出自《庄子天运》中孔子见老子。后面还有一句“类自为雌雄,故风化。”,译为同一种类而自身具备雌雄两性,不待交合而生子。”
你品,你细品,这不就是作家周国平说:“最优秀的男女都是雌性同体的”嘛?
其实,这种特殊方式,在南山经里有一个叫类的怪兽也是如此,但它却是自为牝牡,与人自为雌雄是何其相似!
《山海经》相传是大禹治水时的地理勘探实录。古代未经校订翻译的版本,今人翻来如读“天书”。
《白话彩图山海经》则把远古的生僻词句变得通俗易懂,一下消除了多年的文化隔膜,让这部古籍读来轻松自如,老少咸宜。
儿时的鲁迅对它爱不释手。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精卫填海、黄帝战蚩尤全部出自这里。
对文艺创作者来说,《山海经》是庞大的灵感素材库:《西游记》里的王母、电影《长城》中的饕餮、热播剧《三生三世》的青丘九尾狐,均从该书得到借鉴。
对历史爱好者来说,《山海经》则极有可能隐藏了上古华夏文明的惊天秘密!
点击下方,即可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