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远古的文化,记录大荒时期极具神秘感的奇珍异兽,了解古时候的生态环境和古人对一些未知事物的理解和想象。
相柳
繇的发音yáoyóu都与柳音近,相柳形象如一条大蛇,共有九个头部,均为呈青色的人面,是水神共工的臣下。相柳后来被大禹所杀,其腥血所流经之地,寸草不生,五谷难植。
《古事记》中素盏鸣尊斩八岐大蛇古事与相柳传说相似,故事有以中国为原型改编的可能。然而仍是两个故事的两个怪。
《山海经·海外北经》
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以食于九山。相柳之所抵,厥为泽溪。禹杀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树五谷种。禹厥之,三仞三沮,乃以为众帝之台。在昆仑之北,柔利之东。相柳者,九首人面,蛇身面青。不敢北射,畏共工之台。台在其东。台四方,隅有一蛇,虎色,首冲南方。
《山海经·大荒北经》
共工臣名曰相繇,九首蛇身,自环,食于九土。其所歍所尼,即为源泽,不辛乃苦,百兽莫能处。禹湮洪水,杀相繇,其血腥臭,不可生谷。其地多水,不可居也。禹湮之,三仞三沮,乃以为池,群帝因是以为台,在昆仑之北。
2.烛阴
烛阴又名烛龙,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烛龙是人脸蛇身的山神,红色的皮肤,住在北方极寒之地,睁开眼就为白昼,闭上眼则为夜晚,吹气为冬天,呼气为夏天,能呼风唤雨。
《括地圖》
鍾山之神,名曰「燭龍」,視為晝,暝為夜,吹為冬,籲為夏,息為風。
《楚辞·天问》
西北辟启,何气通焉?日安不到,烛龙何照?
《淮南子·地形训》
烛龙在雁门北,蔽于委羽之山,不见日,其神人面龙身而无足。
高诱《淮南子注》云:蔽,至也。委羽,北方山名也。一曰龙衔烛以照太阴,盖长千里,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
《山海经·大荒北经》
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烛龙。
郭璞注《大荒北经》烛龙引《诗含神雾》:“天不足西北,无有阴阳消息,故有龙衔火精以照天门中。”
《山海经·海外北经》
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息为风。不饮,不食,不息。身长千里,在无启之东。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钟山下。
《玄中记》(《太平御览》卷三十八引
北方有锺山焉,山上有石首如人首,左目为日,右目为月,开左目为昼,开右目为夜,开口为春夏,闭口为秋冬。
《大招》
北有寒山,逴龙赦只。
《洞冥记》卷三(《增订汉魏丛书》四)
天汉二年,帝升苍龙阁,思仙术,召诸方士言,远国遐方之士。唯东方朔下席操笔跪而进,帝曰:『大夫为朕言乎!』朔曰:『臣游北极,至种火之山,日月所不照,有青龙衔烛火,以照山之四极。』
3.陵鱼
陵鱼,是在古代传说中的怪鱼,人脸却有鱼类的身体,有手、脚,属半人半鱼的姿态,生存与活动于列姑射山一带海中。传说陵鱼出现则风涛骤起。
《中国妖怪事典》
中国有许多人面兽身的妖怪,亦即,这些妖怪都有着一张人的面孔,而身体却呈现野兽或人鱼等怪物的模样。
这个“陵鱼”也是属于此类妖怪,但和其他同样的妖怪又略有差异。因为“陵鱼”有着鱼的形体,却长着和人一样的手和脚。
有一次,一艘汽船在大海上航行遇见了这种“陵鱼”。
从船上远远望去,仿佛是一个人正在海里游泳。
于是,船上的男人以为有人快要溺毙了,便大声呼叫,对方却没有答话。男人招来船上的同伴们,一齐对着那位正在游泳的人喊叫:“喂!怎么啦?”
在船上的人一阵大叫之后,船客中有人说道:
“它叫‘陵鱼’,是经常出现在海上的一种妖怪,长着人面的水族,还有英水的赤鱬和阳水的妖蛇,但其中只有‘陵鱼’手脚齐全,跟人相似。”
《山海经》时代,这种“陵鱼”看起来比人鱼还原始,鱼鳞一直延伸至头部,而且还有两只角;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渐变得女性化,后来只有脚上还残留着鱼鳞。到了日本江户时代末期,甚至还出现了走上街头,请梳头店帮它们梳头的人鱼。
“陵鱼”登上无人且寂寞的陆地后,鱼鳞逐渐脱离,进而还来到了繁华的江户。
总之,“陵鱼”称得上是其他人面兽身的妖怪始祖。
《山海经·海内北经》
陵鱼人面,手足,鱼身,在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