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PPYNEWYEAR
新
年
快
乐
年,我们将迎来虎年。虎排在十二生肖之第三,地支为寅,称为寅虎。在我国,虎文化源远流长,流传甚广。自古以来,虎一直受到人们的崇拜,是正义、勇猛、威严的象征,更有美丽可爱的形象。围绕老虎演绎出的文化图腾、成语俗语和民俗故事十分丰富,令人印象深刻。
一
汉代虎画当“门神”
虎文化的历史悠久,虎很早就成为中国的图腾之一。上古甲骨文中的“虎”字,是一只造型优美可爱的象形虎。年,在河南濮阳西水坡一带发掘出土了一对蚌塑龙虎,憨态可掬,距今约年,被誉为“中华第一虎”。此后,从殷商到秦汉的石雕、石刻和画像石,以及青铜器、金银器、玉器等,以虎为原型的艺术品纹饰、造型更加丰富可爱。
汉代时,人们就喜爱在除夕夜把栩栩如生的虎画在门上。据《山海经》记载:在沧海之中有一座大山,名叫“度朔”。山上长着一株魁伟的桃树,枝叶盘曲舒张,覆盖余里。它的东北面有一处间隙,这就是众鬼出入的“鬼门”。山上住着两位神仙,专门负责监管众鬼,凡是为非作歹的恶鬼,二神遇到就用绳子把它捆上,然后投给老虎吃掉。可见,古时的老虎是正义的化身,所以从那时起人们就把虎画在门上,不仅表达人们喜爱老虎的情怀,更起到驱除鬼魅的作用,后来演变为门神画。
虎还是可爱的义兽,自古就流传着许多人与虎的动人故事。春秋时,楚国的令尹子文出生时被抛弃,后被老虎哺乳养大,成为优秀的政治家。
二
虎符用于调兵遣将
威严凶猛无比的虎在古代被称为“百兽之王”,常被视为权力、勇猛和制度的象征。所以,古代将军多用虎皮挂在帐中或铺于座上,是为了借虎威以壮军威。
古代军队在调兵遣将的兵符上用黄金刻上一只老虎,被称为虎符。虎符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采用铜制的虎形作为中央发给地方官或驻军首领的调兵凭证。虎符的背面刻有铭文,分为两半,右半存于朝廷,左半发给统兵将帅或地方长官,并且都是专符专用、一地一符,绝不可能用一个兵符同时调动两个地方的军队,调兵遣将时需要两半勘合验真,才能生效。
三
虎文化民俗至今流传
古人在与大自然相处中,人们对虎由敬畏进而产生崇拜。在民间信仰中,虎还是力量的化身,能驱避凶邪。与虎文化有关的民俗至今仍在流传。
虎画常被挂在墙上以护家门,乃至后世衍生出有儿童戴虎头帽、穿虎头鞋用以驱邪,还有人睡虎头枕以期望强壮自己。在西安东郊韩森寨唐墓出土了一件唐代虎头帽襁褓陶俑,是婴孩头戴虎头帽最早的实物例证。虎是“百兽之王”,人们还会在虎头中间绣一个“王”字,祝福孩子虎头虎脑、虎虎有生气,也是祈求平安的意思。
与虎相关的民俗层出不穷,古代端午节有悬艾虎、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
虎与传统节日的关系还表现在元宵节。这一天又称为灯节,习惯悬挂花灯,并在灯上粘贴谜语。这种谜语常用精简的词语作为谜面,用古籍诗句或人名、地名为谜底,叫作灯谜,又称为文虎或灯虎,形容猜谜如射虎难中。《红楼梦》等古典小说中都对这种娱乐方式有所描述。
来源:解放日报
原标题:《虎年趣谈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