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与竹书纪年的梦幻联动,山海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重要古籍,也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奇书。   

《山海经》版本复杂,传世版本共计18卷,包括《山经》5卷,《海经》13卷,各卷著作年代无从定论,其中14卷为战国时作品,4卷为西汉初年作品。现可见最早版东为晋郭璞《山海经传》。但《山海经》的书名《史记》便有提及,最早收录书目的是《汉书.艺文志》。至于其真正作者,前人有认为是禹、伯益,给西汉刘向、刘歆编校,才形成传世书籍,现多认为,具体成书年代及作者已无从确证。   

说到《山海经》,就让我们不由自主的想起书中所写的异兽。赢鱼,鸾鸟,冉遗鱼等等的异兽。那么这些异兽在现实生活中真的存在吗?现在是不是有人已经开始一口否决了,不要急着否定,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竹书纪年》中关于山海异兽的记载   

《竹书纪年》是一本在魏襄王的坟墓里被发掘出来的历史书,虽然经历的散落和重新修订降低了踏的历史价值和可信度,但是在竹书纪年中关于山海经上的生物记载还是有不少的。   《竹书纪年》有载“弱而陆言,龙颜,有圣德,劾百种朝而使之。应龙攻蚩尤,战虎、豹、熊、罴四兽之力。以女魃止淫雨。”   

这段记载是在‘黄帝轩辕氏’的记载中所接选而出的。上面就提到了两个山海异兽——应龙和女魃。   

《山海经》有载“大荒东北隅中,有山名曰凶犁土丘。应龙处南极,杀蚩尤与夸父,不得复上,故下数旱。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

  

这个记载便是关于应龙的,而《山海经》于《竹书纪年》在成书时间上其实相较于其他历史书尔言算是最为接近的了。   

而《山海经》中也有关于女魃/旱魃的记载,所载“有系昆之山者,有共工之台,射者不敢北乡。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妭)魃。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妭)魃,雨止,遂杀蚩尤。(妭)魃不得复上,所居不雨。叔均言之帝,后置之赤水之北。叔均乃为田祖。(妭)魃时亡之,所欲逐之者,令曰:“种北行!”先除水道,决通沟渎。”

  

从《山海经》中关于应龙和女魃/旱魃的记载来看,我们不难看出《竹书纪年》记载中的神话色彩,但是这样的带有神话色情的记载也不有在这里而已。   

《竹书纪年》中在关于黄帝轩辕氏的记载中还有一段写到“帝黄服斋于宫中,坐于玄扈、洛水之上。有凤凰集,不食生虫,不履生草,或止帝之东园,或巢于阿阁,或鸣于庭,其雄自歌,其雌自舞。”   

而在《山海经》中也有关于凤凰的记载“丹穴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皇,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

  

到这里就会有人说了,都是关于‘黄帝轩辕氏’的记载也不足为信。那个时候的人们多是迷信,为了更好的统治天下的人们,编造出来一些神神怪怪的事情也不足为奇。

但是在《竹书纪年》中‘舜帝有虞氏’的记载中也写到了“九年,西王母来朝。西王母之来朝,献白环、玉玦。”   

《山海经》中对于西王母的记载也是有三种不同的描写“第一次,在《西次三经》中写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

第二次,在《大荒西经》中:‘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有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此山万物尽有。’

第三次,在《海内北经》中:‘西王母梯几而戴胜杖,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在昆仑虚北。’” 

 

在这些关于西王母的记载中我们也不难看出来自神话的色彩,包括现在有人在说的‘一些中国古代传说故事中的鲛人有外国传说中的美人鱼形象的一致性是不是因为曾经出现过这个东西呢?’之类的言论。   

我们人类的文明时代开启也不过就超不过年,关于我们所居住的这个地方的谜团我们也是无法解答,我们能做的就是去尽量的去找的历史的依据去证明观点而已。

正所谓“六合之外,存而不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2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