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山海经异兽真面目,人面兽身原来是

#山海经#

《山海经》被称为上古三大奇书之一,它记载了很多种形象怪诞,让人匪夷所思的生物,由于现代人根本无法理解山海经对生物的描述,导致很多人认为《山海经》仅仅是部荒诞不经,东拼西凑的神话小说,然而事实真是如此吗?我们不理解它就不存在吗?这未免太武断了!

本文向你介绍《山海经》中真实存在的6种生物,它们现今都还生活在我们身边,同时破解山海经常用的“人面、见人则笑”的词义,让我们距离真相再进一步!(仅为一家之言,如有不同见解,请在留言区发表你的看法)

1.牦牛

北山经-侯之山,有兽焉,基状如牛,而四节生毛,或曰旄牛

译:侯之山有种动物叫旄牛,它的基本形状和牛一样,但它的四肢都长有长毛

牦牛

山海经里记载的旄牛就是我们熟知的牦牛,古人对牦牛的描述很到位,外形和牛一样但四肢长毛,由此也可以证明山海经里记载的生物不是凭空捏造的,它们是真实存在的,只是有些生物的描述我们无法正确理解!

2.山→狒狒(破解“人面兽身、见人则笑”真面目)

北山经-狱法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犬而人面,善投,见人则笑,其名山,其行如风。

译:狱法之山有种动物叫山(huī),山海经描述它是身体像狗、面孔如人面、能扔东西、见人就笑、行动如风;其中最让人费解的就是“人面”,很多人把它理解为“长着人头”,所以山被理解为一种怪兽,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理解。

我们常用“人面桃花红”来形容一个人的面部肤色好看,这里的“人面”就和山海经里面说的“人面”是同一个意思,指的是人类脸部的皮肤。

我们的面部有两大特点:一,面部看不到毛发覆盖,可以直接看到皮肤;二,大多数动物的双眼都是长在两侧,而我们的双眼却长在同一平面。这两点都是“人面”的最大的特点,这种独有的特点在山海经中被频繁使用,被用来形容过很多生物,所以当我们在《山海经》里看到“人面异兽”时,就别再傻乎乎地把它们想象成人头了!

综合上文对“人面”的分析,再来看异兽“山”,很自然的就能想到它就是我们熟知的动物狒狒。

山海经山-狒狒

山海经里还说山“见人则笑”,若把它理解成现在的“笑”就真的要闹笑话了!我们常用“笑不露齿”来形容一个人狡诈,称为阴笑;既然有阴笑就有阳笑,阳笑就是光明正大的开怀大笑,这是正常的笑容,通常会露出牙齿,山海经中的“见人则笑”说的是狒狒看到人就会露出牙齿。

狒狒是一种领地意识极强的动物,当它觉得自己的领地受到侵犯时,会露出犬齿表示威胁和警告,更过分的是狒狒会抓起自己的粪便扔向对方,显然山海经的作者在遭遇狒狒时,狒狒本能地露出牙齿警告,还“享受”了狒狒的扔粑粑攻击(原文:善投),所以“见人则笑”不是笑,而是一种警告!

山海经正版全集原著原版全套全注全译淘宝¥28.8¥购买

3.飞鼠

北山经-天池之山,有兽焉,其状如兔而鼠首,以其背飞,其名曰飞鼠。

译:天池之山有种野兽叫飞鼠,它的身体如兔子头部像老鼠,可以用背部飞行。

山海经飞鼠

飞鼠是近些年被证实存在的珍稀野生动物,在它被发现之前人们以为飞鼠只是一种传说中的生物,但被发现后人们发现它的样貌和习性竟然和山海经里描述的一摸样,所以就用山海经中的飞鼠给它命名。

4.盘冒“原文→猫头鹰(再次印证“人面兽身”真面目)

北山经-北嚣之山,有鸟焉,其状如乌,人面,名曰“盘冒”,宵飞而昼伏。

北嚣之山有种鸟类名叫盘冒,它的外形像乌鸟,面孔像人面,夜里飞行白天伏蛰。

山海经盘冒-猫头鹰

盘冒,山海经对它的描述中又出现了“人面”,套用上文对狒狒中“人面”的解释,我们在鸟类中找出具备人面特点的只有猫头鹰了——双眼长在同一平面。而昼伏夜飞都是猫头鹰的生活习性,所以盘冒就是常见的猫头鹰。

5.犰狳

东山经-余峨之山,有兽焉,其状如菟而鸟类喙,鸱目蛇尾,见人则眠,名犰狳

译:余峨之山生长着一种动物名叫犰狳,它的身体像兔子嘴巴像鸟喙,眼睛像鸱鸟,尾巴像蛇,它看到人就会睡眠。

山海经-犰狳

犰狳也算是人们熟知的一种动物,山海经描述它“见人则眠”,指的是犰狳遇到危险时会把身体蜷缩成一团,用身体外层的“铠甲”来防御危险,这是犰狳面对危险的本能反应。根据真实存在的犰狳外貌我们可以反推出山海经中描述的“鸟喙”并不是指长着鸟嘴,而是说嘴巴像鸟喙一样的长形,从这一点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人对事物的形容逻辑,用同样的逻辑我们还可以找出山海经中更多异兽的真实面貌,感兴趣的朋友也来找几种试试?

本文素材均取自《山海经》,如有不同见解请在评论区发表你的看法,点击下方卡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5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