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山海经北二经蛇身人面神,恶劣

#文化#

《山海经》它是中国哲学启蒙的内燃机,它并不是一部纯粹的神话存在。

插图出自于杉泽的《观山海》。

路线图出自于徐客的白话彩图《山海经》。

蛇身人面神注解

北次二经:

《北次二经》中记载了从管涔山到敦题山共计十七座山的地理位置。

它们大致位于今天的山西、河北、内蒙古自治区以及蒙古国境内。

白话文:

总计北方第二列山系的首尾,自管涔山起到敦题山止,一共十七座山,绵延五千六百九十里。

诸山山神都长着蛇的身子和人的面孔。祭祀此山神:祭品用一只公鸡、一头猪一起埋入地下;祀神时将一块玉璧和一块玉珪抛向山中,不用精米。

注释:

彘(zhì):古称猪为彘。瘗(yì):指埋葬、埋藏。糈:指精细的米。涔:读音,cén。敦:读音,dūn。璧:指玉器,扁平圆形且中间有小孔。珪:古代祭祀用的条状玉器,上尖下方。

蛇身人面神:

清代,文人骚客眼中的蛇身人面神

,光绪二十一年(公元)编纂的立雪斋印本《山海经存》,蛇身人面神的身体结构好像是“人的脑袋”与“蛇的身子”的拼凑,它正站立于山间的大路上。

清·蛇身人面神

蛇身人面神,它是恶劣生存环境的寄托

1.客观事实:蛇的数量较多

《山海经》记载:“…洹山,…其下多怪蛇。”。

在整个北方第二系列山,绵延五千六百九十里的十七座山中总共只有可怜的七只神兽,相对洹山上数量较多的怪蛇而言,整个山系中其他山上的动物种类比较单一且数量较少,而此时怪蛇显得尤为突出。

2.主观意识:上古人的崇拜

《山海经》另外还记载两个“蛇身人面”的神兽,一是、伏羲女娲;二是、相柳。

伏羲女娲·相柳

就像“伏羲女娲”的蛇身与“相柳”的人面蛇身,这样的外观更大可能是人类刻画出来,其刻画背后的动力就是“文化崇拜”。本文的主角“蛇身人面神”也不例外。

这种崇拜主要有二点考虑:

其一、有崇拜必然有现实存在的矛盾点,纵观此山系的环境,大部分山都是无草木,无水,多金属矿物质,环境比较恶劣。

其二、恶劣的环境必然存在宿主,此山系的洹山中有较大数量的怪蛇,在缺乏对大自然认识的上古时代,当上古人遇上怪蛇时会像小孩子一样惊恐,敬畏,甚至会将恶劣的环境“嫁祸”给怪蛇。

当“惊恐”再次降临,巫师就该出场了,在祭祀活动中,巫师身着蛇的打扮露出人头,站在祭台上开始一顿古老的咒语。其实这一系列的行为,是人类希望利用他们心目中敬畏的动物来为部落和部落老百姓祈福,以及祈祷部落的繁衍生息。

北方第二系列山:

共计有六个神兽,一凶五吉一神

祥瑞之兽:治狐臭的(jì)鱼、白身的(bó)马、像老虎的独(yù)、防止中暑的(pánmào)、像刺猬的居暨、治腹泻的嚣。

凶煞之兽:吃人的狍鸮。

山神:蛇身人面神。

共计十六座山:

管涔山、少阳山、雍山、狐岐山、白沙山、尔是山、狂山、诸余山、敦头山、钩吾山、北器山、梁渠山、姑灌山、湖灌山、洹山、敦题山。

理论上的位置

根据山海经原文记载,北方第二系列山的管涔山(首山)理论上的位置在今天的山西省宁武、苛(kě)岚等一带;敦题山(尾山)理论上的位置在今天的俄罗斯、蒙古一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4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