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山那海》是由杨铮、奚望、张光北、杨立新、何政军等人主演的电视剧。
全剧收官,迎来大结局。
在大结局中,雷恒水不负众望,成立了股份合作的“山海经”公司,带领村民共同致富,自己也成为水产养殖大王,成为大老板。那么,大结局后才懂,雷恒水获得成功的三个关键因素是什么呢?
一、雷恒水下山邂逅林月仙,这算不算是一个关键因素呢?林月仙聪明、机智、富有经商头脑。在她的帮助下,雷恒水挣到了人生的第一个一千块钱。但是,在雷恒水的创业生涯中,这笔钱并未起大作用。
打开眼界,提升自信,是雷恒水首次下山的巨大收获。而这是他迈向成功,最终成为大老板的第一个关键因素吧?雷恒水对大哥说,“当年我第一次看见大海时,远不止眼前的震撼。我们在山里呆久了,原以为这世界,就是从咱们家到菊香姐家的距离吧?”至于邂逅林月仙,是雷恒水的人生际遇,亦可称作运气吧?有时候,成功也是要讲一点运气的,但是结果证明,运气不是决定因素。
二、搞养殖业,雷恒水遭遇了三次危机,第一次是林源昌破产。至此,雷恒水的“贵人”没了,再次证明运气不可靠。
雷恒水没有气馁,而是集思广益,勇挑重担,在人们习焉不察的红膏蟳中发现商机,找到了二次创业的支点。做一个有心人,处处留心,谋定后动,勇于尝试,才是走出逆境的根本吧?
当红膏鲟养殖初具规模时,他广结善缘,躲过了何有志的明枪暗箭,显示出有勇有谋,且和气生财的重要性。如果不是刘老板的帮助,盘念念的援手,雷恒水很难渡过危机。在生意场上,要有孤勇,但不能全靠孤勇。建立良好的信用,赢得众人的认可,从而奠定下良好的人脉基础,是第二个关键吧?
此后,在雷恒水拓展大黄鱼养殖时,盘念念、欧赫、农科院的刘老师、杨场长等,均在危急之时帮了大忙。
“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好人品,讲信用,是人们愿意援手的支点。
三、海湾乡的大力扶持,陈越老师的倾力付出。如果没有海湾乡的大力扶持,雷恒水赶不上这个创业的好机会。如果不是以陈越为首的山海乡干部倾力于海湾乡村民的脱贫致富,殚精竭虑,雷恒水在大黄鱼病变时,便遭遇了滑铁卢。与此同时,如果不是乡民的支持,将自家的冷藏箱借给雷恒水度难关,雷恒水也早已功亏一篑。而这是第三个关键因素。
那么,通过这三点,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有一句话说“每一个人的成功,都脱离不了两大属性,一个是自然属性,一个是社会属性。”只是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容易认定自然属性,而忽视社会属性。
自然属性是指个人的能力、勇气、机遇,而社会属性,是指政策的扶持、科学技术、科技人员、民众的加持等。换言之,社会属性,亦可称作“沉默成本”,比如海湾乡对海港的建设、修路、市场的创建等,对杜海妹、雷德水、钟巧巧这些大学生的培养、农科院在农技方面的研发等。这些投入,都由国家承担了。
如果没有这些“沉默成本”,雷恒水纵然能力卓越,也难以成功吧?而这就是雷恒水成为大老板后,更加明白互相成就的关系,更加致力于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在大结局中,雷恒水回顾创业生涯,说道,“我要感谢陈越老师、月仙、刘老板、欧赫、海妹、林老板、盘小姐、杨场长、曹师傅、刘老师等等,这些人都是我生命中的贵人。”
一个人取得成功,如果不谈“社会属性”,只讲“自然属性”,是偏颇的。带领村民共同致富,是对“社会属性”的担当和回馈。
以上是笔者根据剧情的分析。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