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文明起源史上,昆仑墟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虽然对于其中的很多谜题,至今仍然没能找到答案。
昆仑墟最早记载在《山海经》的《海内经》部分,写作“昆仑虚”。虚是墟的本字,是高峰的意思。然而这一座高峰并不是山,“昆仑虚,虚四方”,“为虚四言(同延)”,这是一个占地四方形的建筑,有四条棱。所以确定是一个金字塔。“方八百里,高万仞”,这肯定是约数,按照上古时候的里算,等于今天的多公里。古时候一仞大约相当于现在1.6米,万仞就是16公里,而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才8公里多。
所以这绝对是世界上有文字记载的最大的金字塔。每个面有9口井,用玉石砌的栏杆围起来。每个面有9道门,由开明兽来把守。所以这一定是建筑,而不是自然生成的,不是一座山。
在金字塔的顶上有一棵木禾。这说明这是一个像美洲金字塔一样的方顶金字塔,而不是埃及金字塔那种尖顶的。木禾并不高,十三四米,而直径有两米多。木禾是上古时候的《山海经》神树之一。在三星堆也出土了一些神树。从三星堆神树可以看出来,所谓神树是树的形状,但本质上并不是树。可能在三星堆出土的神树里,就有一株是木禾。我们之所以不那么确定,是因为《山海经》描述语焉不详。
这里要涉及到金字塔的作用。一般认为埃及金字塔是法老的陵墓,而埃及法老也的确有埋葬在里面的。甚至通过遥感勘测,连秦始皇的坟墓主体部分也是金字塔形状的。但是很多民间爱好者认为金字塔和上古时候的外星人有关,因为有着叹为观止的构造和我们还无法理解的科技。总之金字塔身上的谜太多太多。
而昆仑墟身上的谜更多。老严在之前的章节提到过设想,因为金字塔和沙丘的形状很接近,而沙丘特别容易形成龙卷风,所以金字塔有可能是利用空气运动的原理,形成具有超强上升力的龙卷风,而实现运载货物上天用的。如果是这样,木禾在昆仑墟中的作用至关重要。而木禾的长度和直径,正好相当于今天的火箭。所以老严一直认为这是一个航天设施,但是没有任何证据。
不管怎么说,在夏朝的时候,昆仑墟其实已经失去了真正的作用,而成为人和神居住的场所。——当然这说法并不严格。事实上神聚集的地方是昆仑居旁边的一个八面岩体上,一般人类是不允许上去的。老严在之前的章节中讲过,当时的人和神之间既对立又合作,同时在村委会这个被重重保护的范围之内,但是活动又是分开的。
昆仑墟九口井的栏杆相连,本身就是一个防护栏。更何况门口还有身材巨大的开明兽把守。《山海经》说:“开明兽大,类虎”,那时候的大就是今天讲的巨,是超出了人们接受能力的那种体型。鉴于在讲述开明兽的时候,有一句“东向立昆仑”,写这一句的视线是站在河东岸的,把它放入具体情景中去想象,猜测开明兽至少身长20米。
开明兽有9个头,都长着人脸。但是整体形象看起来更接近老虎,所以《山海经》说“类虎”。按照本书以前所讲的,这是一种天族制造出来的用于战斗的神,这么大的身躯,攻击力一定非常强。昆仑墟的每个面有9道门,然而只有一只开明兽,所以他是巡游把守的。这当然也说明各大门之间是有走廊连通的,玉石栏杆很可能同时就是这条路的栏杆。
昆仑墟整个看起来巍峨而且富丽堂皇,建造这一座金字塔肯定是除了大禹治水之外最宏大的工程了。然而除了《山海经》,那时候就没有其他提到昆仑墟的文字资料流传下来。《禹本纪》有可能讲到了,遗憾的是这本书已经失传了。
当然防守森严是昆仑墟的又一大特征。老严仔细推敲,一共有四重防护。最里面的就是开明兽,这个神可以算天下无敌了。玉栏杆也是防护设施。再外面,赤水从东南角流向东北,再转向西南。黄河从东北角往北行,也转向西南,洋水和黑水从西北角流向东,然后转向南。所以这个金字塔是被包围在河水之中了。这些河流事实上就是金字塔的护城河。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