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国在其北,为人大,坐而削船。一曰在丘北。奢比之尸在其北,兽身、人面、大耳,珥两青蛇。一曰肝榆之尸在大人北。”
《山海经·海外东经》
一本上古奇书,引来后世多少波澜,来到近代,山海经受重视程度之高,争议之广,都远超其他著作,争议的焦点包括,书从何来?何人编纂,到底是先民所著,还是后世附会?有无杜撰成分?一连串问号连接了上百个答案,却谁也说服不了谁。
一,书成何时
崇古派一口咬定,此书为伯益和大禹所著,起初只是零散的篇章,历经三千年后流传到了西汉,才由刘向等人再度编校,最终书成,从祖先崇拜的立场论,如果把作者推向大禹,确实拔高了书的地位,有助于提升民族自豪感,山海经与上古史互相印证,实在妙不可言!可这么干又带来了新的问题,华夏出现文字的历史到底有多长?否则按照先有文字才有书的逻辑,如果三皇五帝时期文字还没出现,又怎么会有山海经呢?
更何况海内经记述:“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这段大禹治水的故事,更能说明作者非大禹本人,而是以后人的角度在记录历史。
鸡血过后,理性派又渐渐占了上风,该流派认为,山海经的成书历史超过两千年不假,却决不会早于殷商,由于太史公著史记时曾专门提及过此书,所以西汉早期时山海经确已出现,而根据近代考古发现,殷墟土层的碳十四定年为年到年,也是从那时起,华夏才进入了信史,所以山海经的出现肯定晚于这段时期,总结下来,山海经的历史晚于年,早于年,中间浮动范围达到了年。
二,内容是杜撰的吗
解决了成书年代的问题,再看此书有无杜撰成分,从古至今,各路知识大德都把山海经当地理著作看,记录的南方风情远比北方更多,它的载体类似于散文,内容包罗万象,从医药到植物,从巫术到宗教,还包括了哲学,医学和人文学,更像是作者在穷游过程中撰写的游记,如果当成百科全书的话,又怪力乱神更偏向神话。
《山海经·大荒西经》:“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
从前,有位上古神祉称为女娲,她神力通天,有一天,女娲用黄泥仿造自己的形象捏了许多小泥人,便有了人类,这个故事人们耳熟能详,最初并记录在山海经中,如果仔细考证,华夏境内许多边远的部族,仍然流传着类似女神造人创始天地的原始故事,换句话,说山海经的作者也许并没有吹牛,他在游历九州的过程中接触到了不同的部族,从对方的口中听到了类似的故事加以编纂,最终收录在大荒西经里。
进化论发展到今天,从纯科学的角度看,故事本身确实站不住脚,但上古先民对世界的认知很有限,加之民风淳朴也情有可原,所以,山海经所记录的故事也许并非完全杜撰,只是作者每到一处,都会根据当地人的叙述如实收录,所以,以今人的角度看,书中的内容荒诞不经,却并不能说作者脑洞大开张口胡说。
综述:
山海经是华夏先民为后人留下的优秀文字作品,由于同时代的书大多没有得到保存,已经泯灭于史海,这本书自然地位很高,其实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上古记忆,纵观古印度文明,巴比伦文明,苏美尔文明,但凡涉及到数千年前的著作,大多也无法通过现代科学来解读,但一点儿也不影响它们的历史价值,华夏后人应该感激山海经的存在,让大家能通过那寥寥数语窥测先祖们的共同记忆,以及那五彩斑斓的上古世界观。
参考文献:山海经完全破解山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