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古老神话东北历史萨满文化是纯粹的

原始萨满精神,是以部落形式存在

此记载最早可追溯到我国东北长白山的历史书籍,其中战国和西汉初成书的《山海经大荒北经》。书中提到:“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肃慎氏之国。”其提到的内容即最早时期生活在我国东北以原始部落群居生活的古老民族即“肃慎”(女真族)

东北是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地区,就产生了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名额民族都有自己古代崇拜的神,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习俗。我们有农耕的,有渔猎的,还有游牧的混合到一起造就了我们东北地区民风、民俗的多样性,那么这些文化还仅仅停留在“初级阶段”初级阶段就是原生态,不论是哪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立的。

纯粹的精神文化,与生产劳作息息相关,在古代的时候人民通过日常生产,生活遇到的一些困惑,祈祷神明得到对应的解释。从而变成激励人民前进的力量,人们通过各种形式来得到一种精神上的激励,那么这些形式中尤其突出的就是萨满文化,在萨满祭祀中,就是能够吧这种精神激励提现到某种形式之中,通过祭祀活动,来一代一代的传承这种前进向上精神。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天与地,古于今,万物生灵融合呼应”组成一个世界的灿烂文化

年爱新觉罗家族的皇太极,废除女真的族号,改称“满洲”将居住在中国东北地区的,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汉族(部分汉人)、蒙古、朝鲜、呼尔哈、索伦等多个民族,纳入同一名族之下,满族自此形成,满族人建起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国,

大清王朝在入驻中原以前,满族几乎没有以文本形式记录本民族历史的习惯,当时最常见的方式就是通过部落酋长,或萨满来口传历史教育子孙,进而增加自己部落和民族的凝聚力,在部落首领或者皇帝继位时候。和萨满的选定过程中,要求当选人必须要有一张“金子一样的嘴”每逢撒满足定期祭祀或节庆的日子,所有子民要进行隆重的拜祭仪式,就是大家现在偶然间能看到的萨满舞蹈以及说唱文化,没有了解萨满祭司的舞蹈的人,您一定看过东北的跳大神。在这种古老神秘的仪式中萨满进入空灵的世界,成为人类与神灵交流的载体,对自然的神奇幻想和“万物皆神”的“原始拜物教”成为“萨满教”的渊源。

山神台。长白山是满清的发源地,也是萨满民族的神山,萨满教主张万物有灵,以萨满作为人灵交通的使者,萨满教崇拜的神灵包括自然神,动物神,祖先神以及人间神等。我们这里供奉的是自然神——长白山山主“超和占王”。

相传超和占王码汉卡是萨满民族的保护神,无论人间有多大的苦难和不幸,超和占王都能为人们解忧添福,永保平安。我们东北林区人特别重视山神,凡是祭祀、开业、放山等要先拜山神,祈求风调雨顺,平安吉祥,生意兴旺。

主要信仰的神灵是嬷嬷神,在满族个姓氏中,每一个姓氏都有自己信奉的神灵。古语有云“诸天正神,一百畜神藏其中”所以我们的祖先信奉的神中有很多都是动物神,其中有鹰、蟒、熊、虎等各种灵禽神兽,其中有个嬷嬷神,什么是嬷嬷神,是一种袒胸露乳兼具母性和智慧神像,众多的嬷嬷神中,有管理智慧的,有管理生息繁衍的,有掌管人们运势,官运仕途的,有掌管生老病死,福寿安康的,(声明不是宣传三俗,在古代萨满文化中。袒胸露要的一种豪放的气势,像现代人的穿着在萨满时期是一种不尊重神灵的行为)

所以来到长白山中,了解满族文化的同时,要在古老萨满寺庙(范围)中祈福,有向神灵祈福家人健康,有向神灵祈福子女金榜题名,祈福自己身体安康、运道恒通。虽然现在古老的萨满族已经不存在了,但是在萨满的文化和精神,早已于山相容共生,一刻都不曾分离,

大家怎么祈福知道吗?依山为邻,以树为神,用左手轻抚树干(左右距离心脏更近)右手扶左胸,虔诚祈祷,树爸爸,树爷爷,掌管**的嬷嬷神请保佑……,传说中第一位萨满是鹰神化身而来,满族的图腾是乌鸦,最原始的图腾制作是使用树叶,树皮,树干,兽皮,兽骨来制作。

据《梦粱录》记载:“士庶家不论大小,(即不论是当官还是平民百姓,不论老人还是哈儿)俱洒扫门闾(都要在春节的时候对所居住的房屋进行打扫),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将常年累月堆积的灰尘打扫干净,更换掉使用一年的门神、钟馗画像,起到镇宅保平安的寓意)钉桃符,贴春牌,祭祀祖宗。(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对老祖宗中进行祭拜)”在明王朝时期图腾演变为剪纸,现在这项手艺已经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我们吉林有一个著名的小湖,查干湖,每到冬季捕鱼的时候,都要进行这样的仪式对是对自然的敬重和理解(东北跳大神前身)祭文、舞蹈是祭江仪式的重要程序,意在表达即将去打鱼的人们,对母亲河的恭敬,希望水中神灵能保佑鱼者平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2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