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票房破30亿,中国神话里还有哪些

小七本人自画像

我是小七,一个喜欢妖魔鬼怪的四川姑娘,一个沉迷于扯淡的萌妹子,大概长这样。

前几天去看了哪吒,看的时候真的被李靖的父子情和殷夫人对了哪吒母子情给感动到了。

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有两个地方流泪了。

第一个泪点是看到李靖,虽然不能陪伴哪吒成长,但确实承担着一个父亲的责任,默默的守家卫国,为我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这种情况其实非常像我们现在很多的家庭,父亲忙着赚钱养家,陪伴孩子的时间不多,但是父爱却是一直存在的。父亲存在的体现可能就是在每次孩子闯祸的时候去做收尾工作,父亲的爱是沉默的,是无法言说的。

而母亲同样忙于事业和家务,陪伴孩子的时间也很少。虽然她很想陪伴孩子,可是有时候家庭事业和陪伴真的是没办法兼顾,所以我在这部电影里面不仅仅看到的是中国神话的再创作,更是对现在社会情况的思考。

第二个泪点是人家说出,去他个鸟命,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决定。

在这部电影里面,哪吒本来应该是灵珠转世,但是阴差阳错,因为申公豹是你破坏,变成了魔丸转世。

身为魔丸,自他出生起,人们就对他有成见。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而你如何努力都无法改变,这句话是哪吒命运的写照,也是申公豹也是因为这句话,将本该是灵珠转世的哪吒,换为魔丸。

他想证明的无非是,身为豹子修炼成仙的他,也可以和人身修炼神仙的诸多师兄弟一样,位列十二金仙。和他结盟的是,被镇压在海底龙宫的龙王,也是因为,身为异类不被重视,虽然有功,但是却被永远的封印在海底地狱。

作为两个被命运考验的人敖丙和哪吒,从一出生开始命运就开始互换。初见时敖丙是谦谦公子,,而家是混世魔王,是因为同样的孤独,同样的身为异类不被理解,两个人很快的惺惺相惜,成了彼此唯一的朋友。

可是因为使命的不同,两个人走上了截然相反的两个方向,身为魔丸的哪吒,因为有父母的疼爱和默默付出,最后变成了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

而身为灵珠的敖丙却因肩负着整个龙族的希望,肩负着将龙族带出海底炼狱的使命,并在出海时被父亲赠与万龙甲。

敖丙被授予万龙甲的时候,肩负着全族的使命,那感觉好像是一个农村里的孩子考上了重点本科,因为家里贫困,没有钱读书,于是全村的人众筹学费送他上学,这种感觉我相信京东大boss深有体会。

正是肩负着这样命运不能承受之重啊,敖丙在最后关头,选择了活埋陈塘关百姓,身为明珠本是翩翩公子的他,却行了邪魔歪道之行。

最后身为魔丸的哪吒成功的阻止了他,并喊出了那句,去他个鸟命,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决定。

最后,哪吒成为了万人景仰的英雄。可不知道人心中的成见,会不会就因此改变了?

之所以对这句话深有体会,其实因为在看哪吒之前我就和八尺,对命运这个话题进行过讨论。我们两个都算是,对命运做抗争的文艺青年的内心想法和戏份都比较多的。

北漂,然后回到成都创业,我也曾尝试过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做过很多努力,并为此付出了健康的代价。可是每次的努力和付出基本上都是以失败告终,所以我现在的状态比较偏向于懒得折腾,但是八尺还是一个热血青年,他还是一个依旧想成为哪吒的人,于是我们有了以下对话。

正是因为有这个前提在电影院,我看到哪吒喊出,我命由我不由天这句话的时候,泪点一下就到了,眼泪止不住的流。

说完了观后感,基于对神话的了解,我下面来说一说和哪吒同款的中国式悲情英雄。

《哪吒》目前的票房是30亿,哪吒之前票房表现出色能上亿的中国动画片除了低龄的《喜羊羊》和《熊出没》外只有《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和《大鱼海棠》。

目前排名第一的是《哪吒》,第二则是《大圣归来》,其实看这两个人物原型,都是一个具有反叛精神的悲情英雄。

哪吒在《封神榜》原著中是一个因为顽皮了,杀了龙王三太子敖丙,最后被迫剔骨还父,割肉还母的悲剧角色。

好在失去肉身的哪吒,还有一个好师父太乙真人。太乙真人借尸还魂,将哪吒的魂魄注入莲花之中,并赐予了他火金枪,风火轮以及混天绫。

复活后的哪吒助周伐纣,立下了赫赫功劳,最后荣登封神榜。

《大圣归来》的人物原型和哪吒其实是同款,都是一个从传统意义上的由邪入正的人物。孙悟空原本是女娲石集天地灵气所化的石猴,他一开始想要的就是反出天界外,要抢的也是至高无上的玉皇大帝之位。

他大闹天宫又把地狱搅得天翻地覆,可是最后却屈于佛法的威严,成了一个护送唐僧西天取经的斗战胜佛。

其实在中国神话,可待发掘和哪吒孙悟空同款的英雄还有很多,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蚩尤、刑天和共工。

四、蚩尤

蚩尤和炎黄大战,实际上是实际上是炎帝和黄帝战争的延续。根据山海经所描述,蚩尤这个人长得很奇怪,他生着人的身体,却长着牛的腿,有4只眼睛6个手臂,头上长着尖利的角,他的饮食习惯也比较特别,平时喜欢吃一些砂石铁块之类的充饥,传说他的坐骑是如今的国宝大熊猫,也被称为食铁兽。

作为炎黄大战的后续持有一开始,只是想夺回部族曾经拥有的荣誉,但是因为当时炎帝年迈,不想再动兵戈于世,蚩尤就带领着他,下属的七十二个兄弟,因反叛黄帝的统治。

虽然蚩尤的72个兄弟个个都是铜墙铁壁,但奈何黄帝的外援太多,一会儿是九天玄女传授兵法,一会儿是剥了夔牛皮做鼓,一会儿又让他的女儿,天女魃和善于蓄水的应龙来救场。

所以蚩尤的这次反派依然没有逃过失败的结局,但是这次作为失败者,他就再也没有炎帝那么幸运,还能和黄帝并称炎黄部落。

作为失败者,他永远的被烙印上了屈辱的印记,,永远作为反叛者的形象被记录在神话里。虽然作为黎民百姓中黎字的由来,蚩尤从来不被承认,但是丝毫不能磨灭他的功绩。

蚩尤在这场战役中失败了,但是却被称为被称为兵神,在这场战役中,他发明的武器打造了兵杖、刀等非常适合战争的武器。

后来刘邦起兵反抗秦朝的时候在帅旗上供奉的也是蚩尤的称号。蚩尤的确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形象,作为一个反抗者的明知胜算寥寥,却一意孤行执意反抗。

因为他的这种反抗精神以及后来几千年,一直被钉在耻辱柱上,所以近年来兴起的网络小说的十大魔神排名榜把他排了第一。

五、刑天

刑天: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刑天是诸多悲情英雄里最让人记忆深刻的一个,他不仅代表的是不死不休的反叛精神,更有一种即使以命相博,至死不休的抗争精神。

其实山海经里面对于刑天的记载特别少,总共就那么一句话:刑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于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

但是将这个英雄的悲情宿命渲染的,特别让人动容。在传说中刑天和夸父一样,原本是一个喜欢音乐的无名巨人。作为炎黄战争的压轴戏,因为不满黄帝的统治,在蚩尤兵败之后,再一次起来反抗黄帝。

在山海经里,关于这次战争记录在海外西经里,是这样说的,刑天和黄帝在这里争夺至高无上的神位,黄帝将刑天的头砍断了,并把他的头埋在常羊山之下。可是今天因为心里有怨气,即使头断了也不能让他放弃,你是断手之后的刑天,把双乳当作眼睛,把肚脐当作嘴巴,双手挥舞着盾牌和斧头来与黄帝继续战斗。

可能是这怨恨的分力量过于强大,强大到改变了他的身型,他的身体开始发生剧烈变化,胸口两个乳头变为眼睛,肚脐张开变做了嘴,继续挥舞着斧头与黄帝搏斗。

然而这却是这个勇者最后的挣扎,后来他还是败了,可这以命搏天苍凉和无奈却感染了无数人,这一腔孤勇也让刑天变成了永恒的王者。

六、共工

其实说起来共工和颛顼的大战算是炎黄大战最后的序幕。

炎黄当年大战之后,其实炎黄关于帝位之争一直都没有停歇。炎黄大战之后是蚩尤与黄帝争霸天下,蚩尤与黄帝的战争过后再一次登上舞台的战神刑天,刑天与黄帝的帝位之争,最终以黄帝把刑天杀死在常羊山作为结局。

刑天与黄帝的战争结束后登上历史舞台的就是夸父,夸父与黄帝的争斗《山海经》里面出现了两个版本。第一个结局是夸父逐日而死,说夸父在追逐太阳的道路上渴死了,最后化为了里的桃林。

第二个结局就是夸父被黄帝的部属应龙所杀,那么如果以我们现在的角度来看夸父被应黄帝的属下应龙所杀的这个结局应该是更符合史实的更贴近生活的一个版本。

炎黄争斗的最后一次战争,其实就是发生在颛顼和共工之间的不周山大战。

颛顼是颛顼是黄帝的孙子,共工则是炎帝的后代,两人最后的一次大战,以共工撞倒了不周山为结局,共工撞倒了不周山后被颛顼所杀。

这次战争造成的最后结果就是,不周山的坍塌,西北的天空失去了支撑变得倾斜,原本被颛顼拴在北方天空的太阳星星和月亮沿西北向东南滑行,而东南方向因为被共工撞塌了一块儿的缘故,江河海湖的水纷纷往地势较低的东南方向流去,这也是我们现在天体运行和江河水系流动的大致规律。

在这次战役里,共工的臣子相柳也被诛杀了。但结局出人意料的是,作为造成苍生浩劫的罪魁祸首和失败者,共工在《山海经》里面受到不同于寻常失败者的一个待遇,在《山海经》的有记载大荒北和海外两处各有一个共工台。

这是人们为了纪念共工所建立的。所以射箭的人都不敢往北射,怕惊扰了埋在北边共工的神灵。反而颛顼在典籍里记载的形象反而不好,生下了许多为祸人间的鬼儿子,如什么疟疾鬼,穷鬼之类的。

这说明其实在战争结束后,得民心的依旧是共工一族,只是在后来的故事流传中共工渐渐被树立成一个与人民对立的反例。

我是小七,一个沉迷于研究山海经与妖魔鬼怪的四川姑娘,喜欢可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2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