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天神话的最早版本,源自《山海经·海外西经》,没了头颅的刑天用双乳作目、肚脐作口,手持兵器继续战斗。
这个故事中有一个很大的疑点,与刑天战斗的“帝”究竟是谁?
有人说他是皇帝,就是与炎帝大战于阪泉的那位,然后又据此推断出刑天应该是炎帝手下的一员大将。他在炎黄大战中被敌人砍去了头颅,但因为意志力过于惊人,虽然没了身体却能挥舞着兵器继续杀敌,与黄帝的军队搏斗到最后一刻。
这个版本的解读真的能打动人心,以至于大师陶渊明还专门作诗赞曰: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故事虽然很动人,但漏洞却很多。
首先“帝”是否真的指的就是皇帝?
其次,刑天到底是人还是神?
再者,所谓“操干戚以舞”真的是上阵杀敌吗?有没有其他的可能呢?
想要还原一个故事的本来面目,就必须回到他所诞生的年代。
众所周知,《山海经》里的故事上限是四五千年前的上古时代,下限是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晚期。
在这段时间内,文中的“帝”到底是不是皇帝呢?
这个字在甲骨文中早已经出现,它的本意并不是我们现在所理解的人间帝王、一国之君。
商朝时它指代的是天帝或上帝,也就是商朝人所信仰的最高神。
直到西周以后,除了神,远古时期的圣贤之君也开始有了资格可以被称为帝。
但即便如此,人们在提到这些远古君王时,一般都会说其全名,比如帝尧、帝舜,或者赤帝、黑帝、黄帝、炎帝……
如果单说“帝”,一般泛指的还是天帝、上帝,正如《列子·汤问》中所写: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告之于帝。
成书于同一时代的《山海经》,其用词、习惯应该大致相同。
由此我们不得不怀疑,刑天与之战斗的“帝”指的并非皇帝,而应该是天帝。
如果是这样的话,刑天就不是普通的凡人,而是和“天帝”一样具有神性了,他并不是某个存的具体人物,而是虚构出来的一种信仰。
不过刑天虚虽然是构出来的人物,但他的故事还真有历史依据。
什么意思呢?
《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了另外一个“夏耕之尸”的故事,其情节和刑天神话非常相似。
有人无首,操戈盾立,名曰夏耕之尸,故成汤伐夏桀于章山,克之,斩耕厥前,耕即立,无首,走厥咎,乃降于巫山。
一个叫夏耕的人战败后被砍掉脑袋,并且和刑天一样身首异处后能操戈而立。
夏耕与刑天际遇相同、形象相似,两者之间想必存在某种联系,比起刑天,夏耕的背景,作者交代得更清楚一些。
他是在商汤伐夏桀的战斗中被砍头的,名字中还带了个夏,由此推知它应该从属于夏朝政权。
我们前面说过,“帝”这个字在商朝时特指商人所信仰的最高神——“上帝”。
商汤当年就是打着“上帝”的旗号起兵的,而“夏耕之尸”的故事正好也发生在这一背景下。
种种线索表明,刑天与之战斗的并非皇帝,而是商朝人信仰的“上帝”。
刑天与夏耕一样,代表的都是夏朝政权,他们的失败反映的就是夏朝走向灭亡的这一结局。
刑天与夏耕为何都被砍了头呢?
我认为这是一种宗教打击手段。
古代政权更替总要扯上一面宗教的大旗,商汤灭夏的时候是这样,武王灭商的时候也是这样,乃至于到了多年以后的清朝末年,太平天国起义时,也搞出了一个“拜上帝教”。
可见为自己的行动赢得宗教道义上的合法性,是古代起兵造反者的通用套路。
在周代确立了对“天”的绝对信仰后,此后历代帝王都称自己为天子,也是同样的道理。
所以“夏耕”与“刑天”他们指代的并非某个具体的历史人物,而是夏朝人的宗教信仰。
《山海经》中的那句“与帝争神”就是明证,所谓“争神”并不是王权之争,而是神权之争。
刑天代表的是夏朝人的信仰,帝代表的是商朝人的信仰,两者分属于不同的宗教神系。
商汤即使从军事上打败了夏朝人,但要真正稳定住局面,还需要解决两个部族宗教上的冲突问题。
砍掉脑袋这一举动暗示着商汤采取了比较激烈的手段,以强硬的措施打压夏朝人的原本信仰,比如破坏神像、宗庙,抓祭司、巫师等等。
“刑天”所代表的就是夏朝人所崇拜的“天”被商朝人击垮了,打压下去。
但是商朝人没有想到,夏朝人的信仰并没有在这场浩劫中灭亡,一部分虔诚的夏朝遗民偷偷继续信仰自己的“天”。
为了掩人耳目,夏朝人采取了变通的手法,在供奉神主的时候,创造出“以乳为目、以脐为口”的断首形象。
“操干戚以舞”也并不是指去战场上打斗,它其实是一种原始的军事巫术仪式,脱胎于史前时代的部落战争,目的在于以舞事神,通过模仿战争来施展威力,希望能借由神灵的力量克敌制胜。
夏朝遗民在奉祀主神的仪式上,打扮成刑天的样子跳干戚舞,为的就是希望通过巫术的力量威慑到敌人,隐晦地表达宗教精神不灭不足永存的愿望。
所以刑天与帝的斗争指的不是上古时期的炎黄战争,而是商汤灭夏这段历史。
它代表的不仅仅是王权的更替,还有不同宗教信仰之间的博弈。
“刑天舞干戚”的故事,其真相也许与陶渊明理解有所偏差,但其精神本质却是一致的。
不要轻易被失败压垮,意志一息尚存,战斗不止。
所以说很多看似不可能存在的神话故事在《山海经》中都能找到原型。
神秘的《山海经》,到底是属于神话杜撰到还是真实记载?
很多人坚信《山海经》里记载着破译洪荒时代的密码,甚至一个曾经存在过的异世界。
书中记载着丰富奇特的内容,更有瑰丽奔放的想象,记述着中华民族文明与文化的起源发展。
这是一本秦始皇焚书坑儒时,也舍不得烧掉的奇书。
也是中国文学大家鲁迅小时候“最为心爱的宝书”。
大家想要培养孩子的想象力与发散思维,真得不可错过古老又神秘的神话经典《山海经》。
如今市场上的版本非常多,我帮大家找到的这一款质量非常好,原文很全,并且译文和彩色配图应有尽有,更适合大人和孩子共同阅读。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下方链接直接购买!
《山海经》里有古老中国最值得的骄傲的神话,每个人都应该读一读,尤其是我们的孩子,他们更需要知道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一套好书不仅仅只是一套书,也可以是一种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