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山海经到微表情,原来我们离上古

“知道白泽吗?”“上古神兽白泽?”“黄帝巡于东海,白泽出,达知万物之精,以戒子民,为队灾害……”“停停停,怎么还教起我古文了,说吧,你这……什么目的?”“也没什么,就想到它知万物情,所及之处,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如果啊,我要也有这功能,奈何我制服不了她?”“还以为是什么事儿呢,就这?”

朋友说,他和另一半在一起两年了,平平淡淡,没有什么大的争吵,也偶尔制造小的惊喜,却总是感觉她忽远忽近,虽然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却触及不到对方的内心,有时候甚至一个表情,都不知道她在想什么。朋友很爱另一半,也特别怕失去,想无时无刻知道对方在想什么,剩下的只管用力去做;可是女生这边,不痛不痒。

白泽号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神通广大,能读懂人心,它被使用在权贵中,成为君臣间的工具。君可控臣,臣不敢不从君。

而正是这样的利器,成了被康熙唯一移除《山海经》的神兽,“读懂人心”听上去是很神奇的特异功能,或许你我都想拥有,倘若生活中,人人都会这样的“特异功能”,人人都会察言观色,令人如此细思极恐……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WilliamCondon率先进行了针对瞬间互动的研究。

而后,美国心理学家JohnGottman通过对情侣录像来分析两人间的互动。通过研究这些微动作,预言哪些情侣会继续恋情,而哪些将会分手。

他们,就成了现代社会中最早的那些个“白泽”,研究微表情,以及运用到各个领域,从一闪而过的表情里揣摩对方的内心,不需要争论,不需要狡辩,更不需要迟疑。

微表情它不受任何的思想控制,短时间内最真实的表达。就算是想要伪装自己的真实反应,但在伪装之前,微表情就已经暴露了一切,短暂,准确。

孔子就说过“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我们常说得察言观色,在西方心理学被定义为“微表情”,正是有了微表情,越来越多的人想去了解,深究,也许是为了真的跟伴侣情感升温,也许只是为了自己那自私的“求生欲”。

试想,如果询问伴侣“昨晚你去哪了?”,对方会做出什么反应?是坦然,借口离开,还是紧张到说不出话?

其实在陈述整件事情的时候,并没有绝对的对错,也不可能把所有的细节都一字不差的描述出来,毕竟人脑不是机器,允许犯错。但撒谎的人,会努力编造,在自己的假定的情节里,自以为得天衣无缝,实则丑态百出。

在开口的那一瞬间,你的表情就出卖了你!

即使故事多么生动,可它终究是故事。没有任何的参考价值。加利福尼亚大学一位心理学教授研究发现,欺骗属于一种社交技能。

在生活中,难免会和伴侣发生冲突,口角。

就可以运用“微表情”来巧妙地化解这场“战争”,而不是僵持。在过程中,我们除了像对方表达自己,也是在理解对方,往往理解需要去洞察,毕竟人性的复杂让我们不会完全地袒露自己的内心真实。

就像我的这个朋友,他在全力为感情付出,可对方不然。

凌晨两点,接到朋友的电话,烂醉。

他说:“她手机亮了,显示宝贝来电。”

她看了看他,看了看手机……

我是黎阳,祝你幸福。

-END-

作者

黎阳

图片来源

网络

图文编辑

九月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谢绝转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1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