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揭示的女娲补天与精卫填海

中科与白癜风患者心心相印 http://pf.39.net/bdfyy/bdfyc/171121/5863542.html

嵇山行文旅嵇山

一、女娲补天真相   石全:揭秘山海经

在中国,女娲补天的故事与女娲造人的故事一样也是家喻户晓。儿童时代,对什么都好奇,属于提问题年龄阶段,父母给孩子们讲的故事,往往就有女娲的故事。共工用头顶垮了天的支柱不周山,天破了;系地的绳子也被扯断了,地陷了。在天塌地陷,百姓无法生存的关键时刻,女娲挺身而出,收集五色石子,用火烧炼后拿着烧好的石糊糊把天补好,直到今天天空上还会出现彩霞、彩虹,就是女娲五色石留下的痕迹。补天济世显示了女娲的勇敢、机智和才能,显示了女性的伟大,因此女娲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原始母亲神。

《山海经·北山经》载:“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山海经·大荒西经》载:“大荒之偶,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

《淮南子·览冥篇》载:“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烂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和春阳夏,杂秋约冬。枕方寝绳,阴阳之所雍沉不通者,窃理之;逆气戾物、伤民厚积者,绝止之。”

《淮南子·天文篇》载:“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史记》司马贞补《三皇本纪》载:“当其(指女娲)末年也,诸侯有共工氏,任智刑以强,霸而不王,以水乘木,乃与祝融战,不胜而怒,乃头触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维缺。”

女娲补天神话存在有一个广泛的少儿版本,另一个版本是学者版本,传说中的洪荒时代,人类生存条件艰苦,自然环境恶劣,人们穴居野处,《礼记·礼运》载“冬则居营窟,夏则居槽巢,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未有麻丝,衣其羽皮”。洪水滔天,荒火遍地,毒蛇猛兽横行,人们的生存受到极大威胁。人们在认识、适应并征服自然的过程中,做出过长期的艰苦努力,女娲成为那个时代神奇的英雄。女娲补天的故事,发生在当人类繁衍起来之后,共工部落与黄帝部落之间发生了战争,结果是黄帝部落战胜,战败的共工不服输,一怒之下,把头撞向不周山。不周山崩裂了,支撑天地之间的大柱子断折了,天倒下了,出现一个大漏洞,大地也出现陷裂,山林烧起了大火,洪水从地底下喷涌出来,龙蛇猛兽也出来吞噬人民。人类又一次面临着空前劫难。女娲目睹人类遭到如此奇祸,于是决心补天,以终止这场灾难。她选用各种各样的五色石子,架起火将石子熔化成浆,用这种石浆将残缺的天空补好,随后又斩下一只大龟的四脚,当作四根柱子,把倒塌的天空支撑起来。女娲还擒杀了带来水厄的黑龙,最后为了堵住洪水不再漫流,女娲收集了大量芦草烧成灰,用于止住漫流的洪水。但是这场特大的灾祸毕竟留下了痕迹。从此天空向西北倾斜,天空的太阳、月亮和众星晨都很自然地归向西方;大地向东南倾斜,一切江河都往那里汇流。《淮南子·览冥训》对女娲补天创世的功绩作了详细生动的记载:“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女娲是神话传说中被列入三皇五帝尊位的人物。郭璞注《山海经》讲“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首蛇身,一日七十变”。这里需要指明的是,“一日七十化”的女娲,不是讲女娲像《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二郎神一样有七十多种变化,是讲女娲曾经在一天之内颁布过七十多条民俗民约。是讲女娲为人类做过许多事情,比如说她曾教给人们婚姻,还制作笙簧乐器用于勾通天地神灵等。《太平御览》引《帝王世纪》说,“女娲氏亦风姓,承庖牺制度,亦蛇身人首,一曰女希,是为女帝”。《潜夫论·五德志》载:“世传三皇五帝,多以为伏羲、神农为二皇,其一者或曰燧人,或曰祝融,或曰女娲。”《春秋纬》则直接认为:“三皇者,伏羲、神农、女娲。”然而,屈原在《天问》中就曾经提问:“登立为帝,孰道尚之?”后世有谁继承了女娲的事业?女娲的事业是什么样的事业?女娲文化是什么样的文化?还有诸多问题,如“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到底讲什么?“天柱折,地维绝”到底讲什么?“背方州,抱圆天”到底讲什么?

“背方州,抱圆天,和春阳夏,杂秋约冬。枕方寝绳,阴阳之所雍沉不通者,窃理之;逆气戾物、伤民厚积者,绝止之”,以便“从天地之固然”。仔细阅读这段文字,是不是对女娲“承庖牺制度”的一种注释?我们将女娲造人故事放到伏羲文化系统中去阐释,是不是也应该把女娲补天故事也放到伏羲文化系统中其阐释。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对那个创造易经八卦的伟大时代作出重新认识,作出完整认识。

我们首先明确一下,《淮南子·览冥篇》所载“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猛兽食颛民”以及“……颛民生”中的“颛民”,指的是颛顼时代的人民。《淮南子·天文篇》所载“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以及《史记》司马贞补《三皇本纪》所载“当其(指女娲)末年也,诸侯有共工氏”,三部典籍中所讲的,完全是同一件事情,并且极其一致地标明了是同一个历史时期发生的事件。这就是说,最初的女娲是伏羲时期的人物。补天的这个女娲不是伏羲时期的女娲,是“当其末年”的另一位女娲。颛顼是黄帝的孙子,号高阳氏,是被少昊玄嚣培养成长的黄帝的孙子。皇帝部落,少昊、颛顼、帝喾、唐尧,从颛顼到唐尧,中间相隔帝喾一代,就到了儒家经典《尚书》记载的尧舜时期,就到了司马迁写《史记》开篇所记载的时代。这样,我们就把女娲补天的发生时间一下子向我们拉近了许多,从而纠正传统上人们阅读或讲述女娲补天故事时心理时间上认为的遥远渺茫、神话虚构诸因素。

接近尧舜时代的颛顼时代,史话已经远远多于神话。这个时代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没有生出双翼飞到天上去补天空漏洞的可能。这次历史事件,并不都纯粹是自然事件,更主要的是文化事件。“背方州,抱圆天”透露得很明白,“背方抱圆”,指明了就是《易经》图画中的《伏羲64卦方圆图》中的方圆。“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烂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中的“四极”、“九州”、“天地”、“水火”,都是《易经》中的基本概念,是《易经》中推演八卦时八卦的卦位错置争议问题。

二、共工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中的“女娃”,或许也是女娲部落中的一代女娲;或许不是女娲部落中人,而是神农部落中一位了解女娲文化的女性。是早于补天的女娲的一位女性。神农时期《连山易》,崇山卑海。神农末期,当山的能量、山林文化、神农文化受到削弱的同时,海的能量便会相应地恣肆猖獗起来,这个女娃便是固执地维护神农文化的一个女子,她当然不会真的一个人去填现实中无边无际的海洋,而是为阻挡山林文化的敌对力量海洋文化的兴起而献身的女性英雄,这是《山海经》中精卫填海的故事真相。

有精卫试图维护神农文化在先,有共工试图复兴神农文化在后。共工是一个部落,这个部落是神农的后裔。这个部落西周时期还存在。西周共和时期,是指周厉王逃离镐京后至周宣王登位前的一个时期,即约前年至前年期间。前年(一说前年)国人暴动,周厉王逃到彘(今山西霍州市)之后,由共伯和摄行王事,称为共和。共和元年(前年)是中国历史上有确切纪年的开始。直到周厉王死后,还政于其子周宣王,前后14年时间。(一说是由周定公、召穆公共同主政,所以又称周召共和。)《山海经·海内经》记载“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袄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宋代罗泌《路史·后纪二》注引《归藏·启筮》载:“共工人面蛇身朱发。”《左传·昭公十七年》载:“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管子·揆度》载:“共工之王,水处什之七,陆处什之三,乘天势以隘制天下。”《淮南子·本经训》载:“舜之时,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淮南子·原道》中又记载共工与高幸氏发生战争。《史记·补三皇本记》载:“诸侯有共工氏,任智刑以强霸而不王;以水乘木,乃与祝融战。不胜而怒,乃头触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维缺。”《路史·太吴纪》记载共工与女娲氏之争。其他如禹逐共工,禹杀共工之臣相柳等,当亦系神农时期的共工部落直至夏初存在的共工部落。共工为水神中的水,与精卫填海中的海,都指汪洋沼泽之水,不是指今天大陆之外的海洋。共工原是神农部落中的治水一族,由治水到“振滔洪水”、利用洪水,反映出神农后裔有着曲折的命运历程。

女娲飞不到天上去,共工也不会有用头颅就能够撞到一座山峰的力量。“天柱折,地维绝”中的“天柱”、“地维”,都是指《连山易》中的一个艮卦,指《易经》文化中山的概念、指人们心中山的观念。“天柱折,地维绝”是《连山易》的被推翻,是神农文化的倒塌,是黄帝部落《归藏易》的推演与被确认。“大荒之偶,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我们当代的教科书上这样为我们解释:“不周山,传说在昆仑西北部。”是当真认为有那么一座名字叫不周山的大山存在了。我们的解释是:“周”,指周全,完整,指的是“圆”;“不周”,指的是不完整、有缺陷,指的是“不圆”,指的是“方”。周与不周,圆与方,是《易经》中的概念。不完整、有缺陷的,是黄帝部落的《归藏易》。黄帝部落玄嚣、帝鸿等人推演出《归藏易》,推翻了山在人们观念上的崇高地位,推翻了神与人之间悬殊的社会等级关系,把大地的位置放到了第一位,确立了人人平等观念。这是上古时期发生的一次文化巨变。在这一巨变过程中,共工认为黄帝部落推演出的《归藏易》是错误的。先变易者杀无赦,不及时变易者杀无赦。易道推演,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主干。道自身是在不停地运动着的,周期性推进着的,对于道自身的变易,人类要及时地去发现、去适应,要及时应变。道自身已变,人类社会没有及时应变,或者道自身还未变,人类社会提前变,都会遭到道的惩罚,都会给人类带来极大的混乱与灾难。神农氏末期,黄帝氏初期,易经是不是应该由《连山易》推演到《归藏易》,是不是符合已经变易的道?黄帝部落的易道推演有没有错误与漏洞?共工说“不周”,是说存在有漏洞。我们说商代之前中国历史上,都是以易道的变与不变的名誉发动战争,以尊道不尊道为发动战争的唯一理由。于是,共工与颛顼发生战争。共工失败,共工以头颅所撞向的,是黄帝部落有缺陷的《归藏易》演易道场、演易祭坛。

女娲补天是文化问题,是《易经》问题。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是天地排序问题,是以乾卦表示天空,以坤卦表示大地的天地排序问题,是天的位置应该搁置到哪里的问题?也正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未解决的易经之谜、易经“天书”问题。皇甫谧曰:“炎帝……重八卦之数,究八八之体,为六十四卦。又曰:夏人因炎帝曰《连山》,《连山易》其卦以纯艮为首。”蔡元定曰:“《连山》首艮,《归藏》首坤。”这些传统观点,根本都是错误的。《吕氏春秋·本味篇》载:“黄帝立四面。”我们曾经在《云台山是华夏祖源地(三)》一文中解释“黄帝四面”,讲“黄帝四面”是易经体系中的《河图》,是黄帝部落以《河图》为原理开创了中华民族阳宅四合院的宅居方法与格局。同时,“黄帝立四面”也透露了黄帝部落的《归藏易》有用四不用八的漏洞。在《山海经·大荒经》中不断出现的“使四兽”,说明的也是这个问题。

共工发动战争,有一定的理由,应该属于正义的战争。然而,即便在局部上有漏洞,甚至是关键性的漏洞,黄帝部落的演易大方向没有错,整体上符合易道之变,这是公共失败的原因。黄帝部落为推演易道,为推进华夏文化进步,几代人付出过巨大努力,少昊玄嚣、帝鸿等都是著名的演易人物,他们的后代甚至有为此加入伏羲部落的行为。。然而,演易祭坛被毁坏,又不知道怎么安放天的位置,怎么样弥补易道漏洞,残局无法收拾。此时,出现了女娲,在黄帝部落《归藏易》祭坛中,用五色石子标明天的位置、补足了应有的乾卦等卦位

神秘的女娲部落,是掌握有伏羲易经八卦的一个部落。上古时期,每一次易道毁坏、发生混乱的时候,都是由女娲部落出来给以修正。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1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