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长与山海经》内容概括:
文章先介绍了人们对长妈妈的称呼,称呼的由来和她外形的特点,以及她的一些不好的习惯。如写她喜欢“切切察察”、喜欢“告状”、睡觉爱摆“大”字等;接着写她懂得的许多“我听不耐烦”的规矩。比如元旦、除夕吃福橘、人死了要说“老掉了”等;最后写了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的事,而且叙述得很详细。
长妈妈虽然没有文化,甚至有几分粗俗,还好事,但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对生活有着美好希望,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通过对长妈妈形象的刻画与儿时记忆的叙述,作者表达了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怀念和祝愿之情。
作者在一开始便通过长妈妈“名称的由来”生动形象地交代了她的身世。她不仅没有姓氏,甚至名字都是顶替别人的,可见地位之卑微。但正是这地位卑微的长妈妈,身上却闪耀着质朴的人性光辉,这正是中国旧社会千千万万劳动妇女的缩影。
《阿长与山海经》主要内容塑造了一个虽然缺乏文化、心地却十分纯朴的农村妇女典型。是作者鲁迅对于自己保姆的怀念与追忆,充满了尊敬和感激。
文章着重写了我幼年时与长妈妈的一段经历。
《阿长与山海经》忆述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唠叨、朴实而又迷信“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书《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和对儿时往事的回忆,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