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的作者是湖南人这4点证据均与楚

在史学家眼中,《山海经》像是一本上古时代的“密码书”,书中记载的神话人物、异兽、神山和民间风俗等难以考证,连《山海经》的作者和来源都扑朔迷离。《史记》提到《山海经》时并没有说这本书的作者,后来的《汉书艺文志》和《山海经注》也没有补充说明。可见在2千年前,《山海经》的作者已经不为人知了。山海经神话故事近代学者对《山海经》的作者提出了多种推测。清代的袁枚认为,《山海经》的作者是一批楚国士子。民国学者胡应麟认为,《山海经》的作者可能是墨子,或者他的印度学生随巢子。鲁迅自幼喜爱《山海经》,他认为《山海经》的作者是远古部落的巫师,属于巫师游历四方的见闻。王国维和郭沫若等一批学者认为,《山海经》的编撰历经数百年,作者应有数十人。那么,《山海经》的作者究竟是何人呢?个人比较认同一种观点:《山海经》的作者是战国时期的湖南人。提出这种观点的专家,提出了《山海经》的记叙方式、语言风格和地理范围等4点证据。山海经首先,与《山海经》风格相似的古籍,大多是产生于南方地区。汉代的《淮南子》是刘安的著作,它一直被认为是《山海经》的补充,记载的神话故事与《山海经》一脉相承。而刘安生活在安徽省寿县,他一生痴迷于研究楚文化。楚国的《天问》、《九歌》引述了许多《山海经》神话故事,可见这些在当时楚国民间广为流传。另外,《山海经》里的天神帝俊,与湖南和湖北地区信奉的东皇太一很相似。上古地图第二,《山海经》对南方风俗的描述内容详细而准确。《山海经》记载了“巴蛇吞象”的神话故事,事实证明这并不是想象,古代的南方巨蟒确实能够吞食一头小象。《山海经》记载“都广之野”有神树建木,而四川三星堆文明出土了3棵神树,地点和文物都与《山海经》一致。在信息闭塞的上古时代,能够如此了解南方风俗并不容易。第三,《山海经》的《海内经》、《海外经》和《大荒经》,均首先描述了南方地区。从夏朝和商朝建立开始,华夏已经有了“先中央,后四方”的传统观念。例如,《诗经》的开篇是《国风》,《禹贡》的开篇是尧都冀州。而《山海经》开篇直接是《海内南经》,当时南方还是蛮夷之地,如此推崇南方实在无法理解。唯一的解释,《山海经》的作者首先描述了故土。山海经地图第四,《山海经》记载的第一座山是“招摇之山”,可能位于湖南省宁远县。许多人用现代全国地图去对照《山海经》,其实这是不科学的。上古三代的国土面积并不大,秦代的疆域也仅为现代中国的三分之一。《山海经》说招摇山附近有“长沙之山”,这明显是湖南境内的地名。湖南省宁远县有一座逍遥山,古音与招摇山非常容易混淆,《山海经》记载的第一座山可能就是它。山海经海内南经综合以上4点证据分析,《山海经》的作者可能生活在中国南方,是战国时期的楚国人。《山海经》描述最准确的地理区域,记载最详细的民间风俗,都位于现代的湖南省一带。另外,《山海经》记载的第一座山位于湖南省宁远县,我们是否可以大胆推测:《山海经》的作者是个湖南人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70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