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里的神秘异兽鹿蜀旋龟

北京皮肤病权威医院 http://m.39.net/pf/a_4648926.html

在神秘的《山海经》里记载了各种奇珍异兽、奇闻民俗神话传说以及神话传说,后人神之向往。让我们走进《山海经》的世界,去了解生活在杻阳之山的异兽。

明蒋应镐图本

《山海经·南山经》记载着:“又东三百七十里,曰杻阳之山,其阳多赤金,其阴多白金。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谣,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孙。怪水出焉,而东流注于宪翼之水。其中多玄龟,其状如龟而鸟首虺(音悔)尾,其名曰旋龟,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聋,可以为底。”

引用袁珂老师的《山海经全译》中的译文:“(即翼山)再往东三百七十里,叫做杻阳山,山的南面多产赤金,山的北面多产白金。有一种兽,形状像马,脑袋是白的,身上的斑纹像老虎,红色的尾巴,鸣叫的声音像人歌吟,它的名字叫鹿蜀,佩带它的毛皮可以使子孙繁衍。怪水发源在这座山,往东流注入宪翼水。水中多产黑红色的乌龟,形状像普通乌龟,却长着鸟的头和毒蛇样的尖锐的尾巴,它的名字叫旋龟,它的声音像解剖木头,佩带了它可以使耳朵不聋,还可以医治足底老茧。”

在这段文中,记载了两种异兽,鹿蜀和旋龟。我们先来说说杻阳之山在哪吧。

根据张步天教授的《<山海经>考察路线图

张步天教授的《<山海经>考察路线图》中,南山经起首第一座山为招摇山,可以确定就是现今桂林兴安县的猫儿山自然保护区,向东是堂庭山,再向东是即翼山,接着向东就是杻阳山了。根据我的推测,杻阳山应该就是现今广东省清远市连州市的大东山一带。连州市三面环山,地处南岭之中的萌渚岭南麓,境内崇山峻岭,丘陵冈峦星罗棋布。目前矿物种类主要有煤、铁、锰、铜、钼、铅、锌、锑、锡、钽、磷、砷、硅灰石、白云石、大理石、花冈石、滑石、石墨、石膏等23种,矿产丰富。书中说到:“其阳多赤金,其阴多白金”,古时“赤金”多指铜,“白金”多指银、锡等白色金属,所以地形和自然资源都是符合描述的。怪水应该指连江,向东流入北江。

鹿蜀在古代被视为一种祥瑞之兽,传闻它的叫声优美,如同歌谣一般,让人心旷神怡。明代《按鉴演义帝王御世有夏志传》第二回中记载,大禹进入杻阳山,众人怀疑有樵夫在荒无人烟的山里唱歌。禹王听过后告诉他们,“此鹿蜀兽也”。也就是说,鹿蜀的叫声非常接近人的歌唱。

古版插图

两晋著名文学家郭璞在《山海经注》里说到:“鹿蜀之兽,马质虎文。骧首吟鸣,矫足腾群。佩其皮毛,子孙如云。”

杉泽观山海——鹿蜀

通过郭璞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到鹿蜀形体似马,毛皮纹理似虎,昂头鸣叫,四足如飞,何等神气奇俊。古人认为佩带鹿蜀的毛皮,可以使子孙繁衍不息。有种说法是因为鹿蜀毛皮的这种神奇,才导致了古人对其大肆捕杀,以至于鹿蜀彻底消失灭绝。

看到鹿蜀的外形描述,大部分人第一个想到的应该就是斑马了。但是斑马没有红色的尾巴,就算用进化理论来解释,也太过牵强了。其次,我个人觉得连州市多山的地形不适宜斑马生存。

斑马

鹿蜀的原型究竟是什么生物,现代的说法主要包括了斑马、斑驴、马鹿以及霍加狓等动物。但这些动物,并不能完全体现鹿蜀神奇的“其音如谣”。也许是鹿蜀的叫声跟当时的歌谣声色很相像,也许是古人夸大的描写。关于鹿蜀原型的分析推测,在网络上有很多,我就不一一累述了。

班驴霍加狓

传闻明代崇祯年间,鹿蜀在闽南地区出现过,当时浙江嘉兴崇德人吴尔埙作诗纪之,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关于鹿蜀出现的记载。可惜那首诗找不到了。毕竟年代久远、古籍缺失,只留给后人无尽的遐想。顺便提一下,吴尔埙追随史可法在“扬州十日”时,城破后投井殉国。

杻阳山的河里还有一种“普通”的异兽,黑红色的外壳,形状像普通乌龟,却长着鸟的头和毒蛇样的尖锐的尾巴,它的名字叫旋龟,它的声音像解剖木头,佩带了它可以使耳朵不聋,还可以医治足底老茧。

杉泽观山海——旋龟

相比《山海经》中众多的神兽和凶兽,旋龟的描写过于普通了,也没有什么神奇之处。但是它也是中国神话史上的重要角色。

相传大禹治水时,应龙在前面用尾巴划地,指引大禹沿着它所划的地方开凿水道,将洪水引入大海;而旋龟则背上驮着息壤,跟在大禹身后,以便大禹能随时把息壤取来投向大地,息壤落到地面后迅速生长,很快就把肆虐的洪水平息了。可见旋龟是治水的重要角色。龟在古人心中占有神圣的地位,被视作连通天地神人的灵物。在《礼记》中,龟同麟、凤、龙一起被称作“四灵”。

禹皇

现代的民间爱好者和学者们普遍认为旋龟的原型有真鳄龟、鹰嘴龟、锯缘摄龟等等。这里我就不妄加揣测了。

关于旋龟“佩之不聋”的特性,我查找了一些资料,但认为都没办法解释清楚。医治足底老茧这个特性,我大胆的假设了一下,也许古人是用龟壳打磨脚底的老茧吧。

写在最后的话:

《山海经》是一本以神话为主流,包含了多学科的奇书,也是中国文化之瑰宝。其中描写的山川河流、奇珍异兽,在现代社会中也是各种解释,众说纷纭。本人学识有限,只是把一些浅见和资料分享给大家,也算是为弘扬传统文化尽一份力吧,有错的地方,希望大家指正,谢谢!

原创不易,觉得今日分享写的还行,就请点赞+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5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