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角兽这种神奇的生物,不论是在东西神话还是在西方神话,均占有有一席之地,更为巧合的是,人们赋予它的含义几乎如出一辙:即纯洁与净化,不死与复活。
01山海经里的独角兽
如果把头上长有一角的生物通通都当作独角兽的话,在《山海经》中符合这个特征的异兽还真是不少,我们暂且先将其一一列出来,然后再进行二次排除。
1、《西山经》
在《西山经》中有两头异兽符合“头上一角”的特征,一个是章莪之山的“狰”一个是中曲之山的“驳”。
①有兽焉,其状如赤豹,五尾一角,其音如击石,其名如狰。②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白身黑尾,一角,虎牙爪,音如鼓音,其名曰驳,是食虎豹,可以御兵。
2、《北山经》
而在《北山经》则有三头异兽符合“一角”的特征,一个是带山的“疏”,一个是敦头之山的“飡马”,一个是泰戏之山的“”。
①有兽焉,其状如马,一角有错,其名曰疏(quánshū),可以辟火。②其中多(bó)马,牛尾而白身,一角,其音如呼。③泰戏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羊,一角一目,目在耳后,其名曰棟棟,其鸣自。
3、《海内南经》
在《海内南经》中仅有一个异兽符合特征,即位于舜帝葬处附近的“兕”。
兕在舜葬东,湘水南,其状如牛,苍黑,一角。
从以上《山海经》记载来看,符合独角兽“独角”特征的异兽共有6头,总结一下它们的身体特征,骑士可以分为四类:
一类是以马身为本体的,有驳、疏和马
一类是以羊身为本体的,有
一类是以牛身为本体的,有兕
一类是以豹身为本体的,有狰
显而易见,在这几种独角兽异兽中,以马为本体或者自身状马的占据了主导地位。由此而来,便产生了两个问题:
其一,东方文化传统中,独角兽的原型是否是以马为核心展开想象的?
其二,这其中以马身为本体的驳、疏和马,谁又是正宗的独角兽?
我们暂且将这两个问题放在一边,再去看看西方神话中的独角兽原型。
02西方神话中的独角兽
在欧洲,最早关于独角兽的描述是由希腊历史学家/医生克特西亚斯(Ctesias)于公元前5世纪在其著作《印度》中记录的,他写道:
“在印度有一种野驴,身体是白色的,头是暗红色的,眼睛是深蓝色的,前额长着一只大约1.5英尺长的角,角的根部是纯白色的,尖端是鲜红色的,中间部分是黑色的。”
而作为历史学家中医术最好的克特西亚斯,他记录这一神奇生物的原因在于,它的独角具有非常好的药用价值:比如角研磨后的粉末可以解毒;使用这种角做的杯子可以预防或治疗羊角风,也可以防毒和解毒。
由此可见,独角兽的神异之处在于其独角,而独角的最大功用则在于解毒。
到了中世纪的时候,独角兽终于完成了华丽丽的转变,人们对独角兽的迷恋随着圣经的大量印刷和分发而迅速增长,要知道,圣经旧约中对独角兽提及了7次之多。人们相信它的角可以治愈伤口和净化水,它象征着精神上的纯洁。
经历了宗教世界的洗礼、皇室贵族的追捧以及文人墨客的演绎,它终于从一只“印度野驴”变成了“美丽圣物”!我们现在所见独角兽的形象,通常表现为一匹美丽的白马,但长着偶蹄、胡子,还有一只长长的、螺旋状扭曲的角。在修道院博物馆就有六块著名的独角兽挂毯,其上绘制了独角兽的经典形象。
总结一下就是,西方独角兽的最终形象特征是,白色马身,螺旋独角,角能解毒。
03东西方独角兽之别
所以,明白了西方神话中独角兽的来源以及形象之后,我们惊奇地发现,在对于独角兽原型的选择上,几乎是如出一辙,最终都选择了以“马”作为其本体。
如此一来,我们回头去看《山海经》中的三个以马位原型的异兽,驳、疏和马。
其中,驳虽然“其状如马”,但是却有“虎爪牙”,也就是说虽然长的像马,但是却长着老虎的爪子和獠牙,能够食虎豹,如此暴烈的性情与温顺的独角兽相去甚远,可以率先排除了。
再说马,除了“牛尾而白身“以及“其音如呼”之外,就没有任何特殊的地方了,这作为独角兽的原型,似乎缺少了某种神性特征。
如此一来,就只剩下一个。不得不说,将作为独角兽,是非常合适的。原因有三点:
有兽焉,其状如马,一角有错,其名曰,可以辟火。
首先,疏也是以马为本体的生物;
其次,独角兽最重要的角是螺旋状的,疏的“一角有错”有点类似;
最后,独角兽可以辟毒,而则可以辟火,也拥有神奇异能。
这么看的话,东西方文化中对于独角兽的塑造上,竟然在某种程度上达成了惊人的一致,不得不说,很多时候人们的认知思维具有高度的同一性,对于真善美的追求却是永恒不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