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所有的自以为是,都是人生痛苦的来源

01

在这个世上,如果自己不给自己烦恼,那么所有人都不会让自己感到烦心。

所有的烦恼都是自己给的,我们平时感觉到的焦虑痛苦,感觉到人际关系的复杂,其实全是因为我们自己的内心,因为无法认知人性的真正层面,又或者因为自己主观的情绪太多,总是想一些胡思乱想的东西。

然而这一些想法早已经背离了现实,即便让自己深陷于痛苦之中,还不自知。

在《小窗幽记》之中,有这样一句话:

佛只是个了,仙也是个了,圣人了了不知了。不知了了是了了,若知了了,便不了。

佛只是个透彻明悟,仙其实也是个透彻明悟,圣人明明白白却不知道自己活得通透明白,不知道通透明白就是明白,如果通透明白了,那就不会明白了。

人之所以痛苦,都是因为自己的执念太重。

很多自以为聪明的人,其实都是被自己自以为是的观念所束缚着,自己放不下那些杂念,还不以为然,期盼着能有更多的好事将近,但是生出了这么多的非分之想,内心徒生那么多的杂念,人生怎么会好。

得不到的东西总是在期待,得到的东西其实也是念念不忘,于是烦恼重生,心里想着那些毫无意义的忧虑,只有自己知道这是多么的痛苦。

这个世界其实很简单,但是只是你活的太复杂了,把本来简单的东西想的复杂,把本来不该想的东西无中生有。

很多人为了逃离这一些内心的执念,选择脱尘离俗,躲进山野之中,希望用与世隔绝的幻象来找寻内心的宁静。

但是当你自己心不静的时候,即便是躲入山野又该如何,尘世的杂念无法放下与解脱,怎么会有无忧无虑的生活。

02

你以为的尘缘未了,其实一直存在,外在的执念一直困扰着你,如果连内心的念头都放不下那么,如何超脱于世间万物。

《道德经》之中,老子说: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踮起脚跟用脚尖走路是站不牢的,大跨步前行是走不远的,只看见自己的人不能明辨是非,自以为是的人看不清方向,自我夸耀的人显不出来功劳,自高自大的人难以长久。

这一篇章就是《道德经》的精义部分,老子用简练的语言,向我们阐述了主观与客观之间存在的矛盾。

就如同我们刚才所说,主观事实存在的是一种简单,但是客观总是把事物想得太复杂。

面对这样一种局面,我们只有按照客观规律去办事,遵循自然大道,自己的内心保持一种淳朴和淡然,才能收获良好的效果,化解矛盾让人生合理制度。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达人撒手悬崖,俗子沉身苦海。”

通达生命之道的人,能够在危险的境地放手离去,凡夫俗子只能沉浸在世间的苦海之中,无法自拔。

这也是人生最难度的心魔,困住自己内心所有的自由,压制了自己所有的快乐。

庄子所说《庄周梦蝶》的一个故事,其实就是对于人生最好的一个释怀。

庄子在梦里梦到自己幻化成一只蝴蝶翩翩起舞,得意盎然,醒来之后突然有一时间的恍惚。不知道自己在梦中幻化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在梦中幻化成了庄子,而自己的一生或许都只是幻化的结果。

既然如此,何必在意那么深呢,人世间的一些烦忧和恼怒不如一切顺应自然,一切坦然,这个世界才会更好。

《道德经》是春秋时代老子的哲学作品,被誉为万经之王,全文五千字,是道教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其中的内容给我们的人生带来了很多的启示和警醒,以下是小编根据书资料总结的5句经典名句,有不全面之处,请多包涵。

1、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道德经》第三十八章

译文:德是什么,就是凭良心做事,失去德之后,大家对良心不再相信,就开始讲仁。

仁是什么,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为对方考虑,但是这样的人也越来越少了。

然后就讲义,义是什么?就是你做的事情要合理,不合理就不行。不合理就是不义,比如说不义之财,就是用不合理的方法赚到的钱。

最后义都丢失了,就只剩下礼了,礼是什么?

就是要礼貌,人与人之间就谈礼貌了,表面上客客气气,背地里又是另一种行为模式,这就表示人与人之间的忠诚已经没有了,人的信用也出现危机了,大家彼此都开始不信任了。

2、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道德经》第四十章

译文:“反”在这里有三个意思:第一个是返回原点,循环往复,周而复始;

第二个是相反,任何事情发展到最后,一定是物极必反,一定会发展到事物的反面,互相转化。

第三个是相辅相成,两个对立的事物能够相互促成,就如车轮,前面的轮子和后面的轮子需要相互配合,同时发生,车才能往前走。这是道的规律。

弱者道之用,则是说一个人自处柔弱,才是道最有效的运用。

比如钢铁很坚硬,我们怎么都没法把它弄弯曲,不能弯曲就没办法很好的运用,因此你要把它加热,弄柔软,这样才能做出你想要的形状,才能为你所用。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道德经》第四十五章

译文:最圆满的东西,里面似乎还是有欠缺的,就如月亮最圆的时候,它已经开始缺了,这样才有变化的余地。

在最充满的地方,总是会有点空隙,不可能全满,全满就没办法用了,就不能变化了。

如瓶子里的水装得太满,没多久就会气化蒸发掉了,看起来就没有那么满了。

特别直的东西,看上去是弯曲的,比如很直的一条线,如果很长很长的往过去,就没那么直了,因为各种物理现象,就会看起来没那么直。

很灵巧的人,也会看上去很笨拙,因为有些东西的手就能很灵巧的做出来,而另外一些东西,他就没办法做好,因为人是各有所长的,他的灵巧是在他擅长的地方。而不擅长的地方就显得很笨拙。

真正善于辩论的人,看上去没有太多的漂亮的话,感觉很木讷,不会说话的样子,他们往往知道得太深入,知道凡事都没有绝对,所以不敢乱讲话,不敢乱保证,所以看上去没那么会说话。

4、治大国,若烹小鲜。《道德经》第六十章

译文:这是一句大家非常熟悉的话,治理一个国家要像烹调小鱼一样。小鱼是什么样的呢?做过菜的朋友都知道,小鱼的肉很嫩,经不起折腾,所以要很小心,不要搅动的动静太大,否则小鱼就被搅烂了。

因此这里老子就是告诉我们,治理大国,就不要去打扰百姓,要百姓能够休养生息。老子提倡无为而治,就是按照自然的发展规律让百姓安居乐业。该休息的时候休息,该农忙的时候农忙。

5、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道德经六十四章》

译文:这里的“无为”指的是不违反自然的规律,不违反大道的规律,圣人就永远不会失败。做事情能够不随心所欲,逞能勉强的去做,便也不会遭受到损失。

如果你不按照事情的发展规律,控制不住内心的贪欲和求胜之心,一会儿想这样,一会儿想那样,就很容易胡作非为,把事情做砸,遭到损失。

虽然道德经只有字,但是却字字珠玑,非常深奥,因此对对道德经这本书,很多伙伴都说看不太懂,所以,推荐大家可以尝试读一下白话文图解的版本的《道德经》。

白话文图解版本的《道德经》,内容简单易懂,不但自己可以在书中寻找做人与处事的大智慧,还能跟孩子一起感受国学文化的熏陶,弘扬中华文化。

书中注释完整,除却原文外,还有完整版的解析,不用担心看不懂懂得困扰,而且书中还有多副的彩图,所以不用担心会枯燥。只要静下心来看完,相信都会对你们的人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反复阅读,结合自身的情况,就能在无形中,给生活带来其他的出口。

这套书是一套四本,全精装的书,内容简单易懂,印刷清晰,读完还可以收藏。

不管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职场的人际交往中亦或是在商场中拼搏,都建议读一读道德经。不仅仅是能够开阔视野,获取知识,最重要的反而是可以磨炼自己的心性。让自己能把浮躁的情绪慢慢沉淀下来。

所以,不论是经商还是为人处世,或者是身在职场,想要过的好一些,可以读读这套《道德经》。一千人的心中,有一千种老子的《道德经》,读完才知道自己到底是怎样理解的。有时间能在这繁杂的社会沉淀下自己,是非常难得的事情。

而且这套书并不贵,只需要59.9块钱,现在随意吃个工作餐都要几十块钱了,而这套书却能看很多年,终身受益。

点击下方商品卡就可以购买了:

好书-国学经典周易道德经山海经黄帝内经史记三十六计资治通鉴小店月销量¥59.9打开百度APP立即扫码购买购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87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