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探讨过“天神大羿”与“又穷后羿”之事,但如果“后羿代夏”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事,那么代夏而立的所谓“夷羿”,究竟是否来自东夷?羿和弓箭与太阳鸟、大风与凿齿之间是否有关系?我是阳Sir,深耕考古,也曾流观山海图“羿”之事,按照史书的记载来看有两类,一部分以《山海经》和《淮南子》为主,这里的“羿”明显有着一种神话化的倾向,他是一种近乎于神的存在,也主要以自然斗争为主,所以阳Sir也将其理解为“天神大羿”;而另一部分则以《史记》、《左传》为代表,其中的“羿”则比较落地,成为了一个人,而记载的重点也变为了羿、浞与华夏集团的战争为主,所以将其称为“又穷后羿”。但是总的来说,“羿神话”中既有一种历史的神话倾向,又始终没有摆脱真正历史的影子。羿那么,“后羿代夏”是否真有其事呢?如果是,他又是哪个族群,是否与东夷有关?其实仔细考虑,文献中关于羿的记载显示了“羿”这个名号延续时间很长,从帝俊到尧舜再到夏代仍然存在,这一名号之所以这样长久,并不是再次证明“羿非常人,其为神话中人物”的佐证,反而说明了羿”并非是个人的私名,而是作为族名以及部落首领的名号累世相传的。羿其次,除了以上两类文献记载的“羿”之外,阳Sir同样愿意相信来自古本《竹书纪年》中的记载:“太康居斟寻,羿又居之,桀又居之”学术界也一般认为这条记载是比较可信的,试想一个来自异族的后羿居然能住进夏王的都城“斟寻”之中,这无疑说明了后羿部族的确曾经一度取代太康,成为夏王朝的最高统治者。羿那么,说到底我们所谓的“夷羿”部族到底属于什么“夷”?一般而言,对于这个问题,有两种不同观点,一则以王克林为主,认为应该是西方的夷人;而另一种则以徐旭生为主,认为应该是东方的夷人。目前来看,后者似乎证据更加充分一些。单从“羿”字来看,《说文·羽部》:“羿,羽之羿风”。段玉裁注,谓抟扶摇而上之状。而在古代神话中,羿与弓箭有着极为深厚的渊源,甚至古代还有专门设置的射官,而羿所在部落的首领则正是在不过联盟中担任着“射正”的职位。《史记·夏本纪》正义引《帝王世纪》云:“帝羿有穷氏,未闻其先何姓。帝喾以上,世掌射正。至喾赐以彤弓素矢,封之于锄,为帝司射,历虞、夏。”再来看“夷”字,《说文》曰:“夷,平也,从大,从弓,东方之人”。《后汉书·东夷传》所描述的东夷各族,也大都有善射以及善造弓箭的风俗,可知东方夷人也与弓箭颇有渊源。所以以弓箭为纽带,我们有理由相信羿与东夷关系匪浅。善射除了从字形上考察,在图腾崇拜上也是有所联系,东夷人崇拜太阳与鸟,而在后羿射日神话中,太阳实际上就是三足乌所化,这种想象可能正是出于崇拜太阳与鸟图腾的夷人族群,而且故事也突出强调了后羿用来射日的弓箭,即为太阳(金乌)之父——天神帝俊所赐之“彤弓素矰”!射日再举一例,《淮南子》中曾说“羿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一般认为青丘是地名,在今大同江流域,而郭沫若则认为这里的“大风”就是指“九夷”中的“风夷”,而“风”与“凤”字古代通用,所谓“大风”就是指“大凤”,是东夷部落中崇拜凤鸟的夷人部落。山海经:羿诛杀的大风真的只是一阵风吹完我就走?是猪还是狗?大风此外,在民俗学以及考古学资料中,也有些许证据。比如我们之前曾经讲过的“凿齿”,它不仅是一个作为“羿”所诛杀的怪兽,实际上经过解析,它更有可能是一个以“拔牙(凿齿)”为习俗的部落,而这个具有拔牙习俗的人群,就被称为“凿齿之民”。山海经:五尺之牙的凿齿,究竟是怪兽还是人?考古大汶口拔牙习俗凿齿严文明先生认为应该可以与“大汶口”文化相对应,而大汶口文化主要分布区域就在山东一带。《山海经》中既然记载有羿战凿齿之说,那么羿部落必然距离“凿齿”部落不远,同样应属于东夷集团。东夷实际上,如果以山东地区的考古学文化序列以及夏文化与“有穷代夏”相对照,山东龙山文化与二里头文化有一定的交集,或许正是后羿集团的考古学文化。‘后羿代夏’长达四十余年,对于夏王朝的影响巨大,这实际上是夏王朝自建立以来的第一次大的政治动荡期,而对于东夷民族也产生了极大地影响,表现就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山东龙山文化,迅速被生产力相对低下的岳石文化所取代,而原因可能正是由于:少康得国之后,对于羿、浞东夷集团的反攻与灭绝,导致了“有穷由是遂亡”的局面。少康中xing说到底,华夏民族与东夷民族一直存在利益冲突,反映在神话中,部族就被浓缩为一人之生死国灭,而在历史中,则是隐于人群背后文化的此消彼长。考古山海经留个尾巴,下文继续,山海经考古持续更新中看靠谱神话,涨正经知识,尽在阳Sir的考古学之眼,点赞、转发、评论、收藏支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8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