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米粒妈
央视一直说要拍《山海经》,米粒妈都蹲了好久了。现在终于播出了,小破站能看四集了,我就赶紧迫不及待地跟大家一起分享了。
在大语文中,《山海经》是必看的。《山海经》里包罗万象的地理、人文、风土,以及妖怪神兽,象征的是中华民族最瑰丽的文化渊源,也能满足孩子对人类祖先所有浪漫主义的幻想。
当循规蹈矩的日常,框定了思维的边界,我们都渴望找到一个浪漫的出口,寄托我们的想象力,和对大自然无穷未知的好奇心。
而《山海经》就是这样一部作品,也是给孩子增加民族自豪感的一部作品。
先民的广阔视野,对地理、民俗最初的探索,对无畏、豪迈和真善美力量的阐释,早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山海经》就是一块多棱的宝石,从不同角度可以看出不同的光彩,不一样的年龄段,也能读出不一样的体会。
“来自大地的神思”“女娲·我从何处来”“伏羲·通天之路”“烛龙·创造时间的神”……
目前更了的这几集,就很好地带领我们了解了创世之初的这部分内容。后面还要陆续更到的“羿·英雄射日”“帝俊·瞧这一家子”,更是能让孩子对山海经有一个非常具象的梳理和了解。
像很多央视大语文纪录片一样,这部里面也有很多权威的专家学者会帮助在片中一起解读。而且这些研究人员工作的单位叫“神话研究院”,听这名字米粒妈就实名羡慕。
典籍中的故事
女娲补天、大禹治水、女娲创世……这些故事其实孩子们或多或少都已经有所了解了。但是《山海经》原文中的内容,要比孩子们认知当中丰富得多。
也就是说,真正读懂《山海经》,孩子们对创世神话中的人物、地理、人文等内容的了解都会有所扩充。
比如女娲创世,孩子们只知道她是拿泥捏出了泥人,然后赋予泥人生命,造就了这个人类社会。
但《山海经》中的故事会告诉你,一场洪水,一场持续三天的大雨,加上连月不散的乌云。死亡、饥饿、战争接踵而来……
当太阳再次照耀世间,从泥泞重新站起来的世界上仅存的两个人:伏羲和女娲,成为人类重生的火种。
一只神龟见证了他们的婚礼。
印证了伏羲、女娲重新创世的故事。
两个人首蛇身的形象,蛇尾紧紧缠绕在一起,象征着繁衍人类。而这个缠绕的壁画形象,像极了DNA。
他们不仅繁衍后代,还创造了文明。
这个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的故事,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山海经》的内容。
还有,孩子们都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也知道纣王的妲己是九尾狐。但是在《山海经》中,九尾狐是大禹的老婆。
在《山海经》中对九尾狐是这么记载的:
“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
而这只九尾狐叫涂山氏,她嫁给了大禹。
对于青丘九尾狐,很多神话故事中都有涉及。《山海经》中的涂山氏是一个版本,其他志怪故事中的又是另外的版本。
还记得米粒妈之前给大家推荐的纪录片《妖怪传》吗
东汉的《吴越春秋》,也讲了大禹和九尾狐的故事:
相传大禹忙于治水,三十岁还未娶妻,路经涂山的时候,遇到了一只九尾白狐,涂山人认为九尾狐是吉祥的征兆,于是大禹在九尾狐的启示下,迎娶了涂山女子为妻。
把这些纪录片中的内容串联在一起,孩子就可以构建起对传统文化的一个立体多维的认知了。
大语文的宝典
央视近段时间不断地出精品,除了万众期待的《山海经奇》,讲苏轼故事的《定风波》,也是近期开播的新片。
“出川记”“湖山记”“摩羯记”“悬壶记”“结庐记”一共五集,讲述了苏东坡的一生。
米粒妈觉得,这一部和《山海经奇》同样值得看。这部已经更完了,真的是一秒都不愿意快进,全程无尿点,一口气就把五集看下来了。
从少年时代,到娶妻生子,科举考试,仕途发展,人生境遇,修堤,种田,创新东坡肉……看完真的懂他了。
《定风波》这首词,一直是米粒妈最喜欢的一首苏轼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这种豁达的心境太戳我了,因为我自己喜欢,在米粒牙牙学语的时候,我就让他背过。
《定风波》这部纪录片,拍得真是挺动人的。有时情景看得我泪流满面。他的人生纵使经历沧桑,心中始终都有一片静湖。
这部大语文纪录片相当于是苏轼的个人传记,还有好几部也都讲到了苏东坡的人生故事,只是他占了其中一集或几集,并不是整部片。
比如《千古风流人物》,米粒妈也给大家推荐过:《史上最强诗词天团!这部超经典大语文纪录片,终于上新了!》。
第三季开篇,就用四集讲述了苏东坡的人生故事。四集时长足够长,也是完整地讲述了他的一生。
官场上起起伏伏,从少年得志,意气风发,到被贬后失意落魄,再到坦然面对——前半生苏轼,后半生苏东坡,从政治家到哲学家。
看完关于苏轼的4集内容,我们就完全读懂了他一生中不同阶段、不同境遇下的诗词名作了。
还有一部米粒妈给大家推荐过的纪录片:《鲜生史》,也讲到了苏轼的故事。
这部片的角度是吃,在这里面,苏东坡真的是个超级美食家。
苏东坡一生不停地被贬,而且每次都被贬到更远的地方。先是湖北的黄州,再是广东的惠州,更远的甚至被贬到了海南的儋州。
在古代,这些地方就是蛮荒烟瘴之地,大家想想都害怕的地方,苏东坡都要被迫前往。
被贬到海南的时候,他甚至直接写下文章,说这地方肯定是自己的归处了,所以他到了海南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己修坟墓。
结果没想到,离开的时候都舍不得走了,他写下了“我本海南民,寄生西蜀川”的诗句,真的是随遇而安的典范了。
虽然苏东坡一生几起几落,被贬到完全没有认知的地方。但是他一向乐观豁达,这些地方竟然成了他的美食地图。要知道,在古代能像苏东坡这样全国美食打卡的人可太少了。
被贬到黄州的时候,猪肉在当地并不受欢迎。于是他写了有名的《猪肉赋》,还详细写了烹饪方法: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这个吃法一下火了起来,成了一道有名的私房菜东坡肉,一直火到了现在。
这些宝藏纪录片,真的给我们完整呈现了苏东坡。而读懂了苏东坡的人生,也就读懂了他的诗词、他的达观,以及他所处的朝代,大语文的积累,就是这样形成的。
典籍的融会贯通
其实大语文说到底,就是古往今来历史和典籍之间的融会贯通。
《山海经》的纪录片、动画片都出过很多,像《妖怪传》这样的志怪故事,又有很多跟它相重合的地方,这就是知识的融会贯通。
狐妖、应龙、鲲、鹏、金乌、天狗、姑获鸟、山魈、白娘子、无之祁……
这些妖怪在《山海经》中都有,而包括《吴越春秋》《搜神记》《聊斋志异》《封神演义》等典籍在内的志怪故事中,又各自扩充这这些传统文化中神怪的生平和传说。
当孩子们聊到女娲,则不再只会想到补天,她们也会想到伏羲。当孩子们想到九尾狐,也不再只知道妲己,也知道了涂山氏和大禹。
再比如《定风波》中苏东坡的故事里,他颠沛起伏的一生中充满着不得志的贬谪。发妻的离去、仕途的坎坷,都写进了他不朽的诗篇里。
但是,《鲜生史》中的吃货苏东坡,又让孩子们对他这个人打开了另一个维度的视角,这也是知识的融会贯通。
《鲜生史》中,还生动演绎了鲁迅爱吃甜食的梗。当孩子们只知道《孔乙己》《狂人日记》时,这无异于又为孩子们敞开了关于鲁迅的一扇窗。
纪录片中说,鲁迅先生因为太爱吃甜食,所以需要不停地去补牙、治牙。但是因为治牙很痛苦,所以每次他从诊所出来,都要去买些甜食安慰一下自己。
这种奇奇怪怪的不良嗜好,让书本上一个模糊的符号化的人,瞬间变得有血有肉起来,这才是大语文的意义。
米粒妈之前不是刚刷完《大明王朝》吗?看得我贼上头。片子讲的是嘉靖帝执政期间明朝的腐败乱象,“怼王”海瑞的坚持、贪官污吏的肮脏,都让米粒妈在剧集结束后依然舍不得放下。
于是,我就又开始看嘉靖孙子万历皇帝的历史,读了一遍《万历十五年》。
所以其实大语文就是一个知识的融汇,当你所了解到的历史、人文、文化、神话、人物、地理等知识都能融在一起,相互链接的时候,你会开始享受大语文。
个人简介:
米粒妈频道(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