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有两部经典,知道的人多,而读过的人少,读完并能融会贯通的更是少之又少,这两部经书就是《易经》和《道德经》,其中《道德经》为老子所写,洋洋多字,蕴含无穷的人生哲理。
甚至连儒家的创始人老子,专门向老子求道,回来之后,向自己的弟子感叹道:
“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於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有人说:读过《道德经》的人,便是一场智慧修行,连“横眉冷对千夫指”的狂人鲁迅也曾经说过:
不读《道德经》就不知道中国文化,不知道宇宙的真谛!
历史上,读懂《道德经》,得大智慧的人不多,但个个都是人中龙凤,并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
《道德经》有三个字,读懂就是大智慧。人一辈子最好的活法,也藏在这三个字里。
1
静
《道德经》有言:“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意思是,躁动可以战胜寒冷,给人送去温暖;冷静能够战胜狂热,让人头脑保持清醒;
清静无为,才是天下正道,能保世间太平安宁。
道家讲:静为躁君。“静”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力量。静能制躁,一颗平静的心,可以抚平躁动不安的神经。当你心浮气躁、怒火中烧的时候,与其向外宣泄不良情绪,不如向内寻求一份清静。
越是面对人生的紧要关头,我们就越需要“静”的力量。
常言道:一动不如一静。以不变应万变,才是真正的智慧之道。
老子曰:“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于行走的人,走路不会留下痕迹;善于说话的人,讲话不会落人话柄。
聪明人做事,都懂得淡泊宁静、不露锋芒。守持住一个“静”字,既是一种沉稳,也是一种高明。
2
无
《道德经》有言:“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凿户腑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意思是,只有当车空着的时候,才能装得进货物;只有当房屋空着的时候,才能作为住人的居室。
因此,“有”是实在的象征,代表着现实的利益;“无”则是可用的象征,代表着无尽的可能。
人的一生,往往急于追求“有”的价值,却又总是忽略了“无”的意义。“有”,就感到满足;“无”,就觉得虚空。
人之所以寝食难安,大抵总是放不下有无得失。倘若把这一切都抛开,还有什么能阻挡我们去享受生活?
老子曰:“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明确了“有无相生,无中生有”的道理,方能跨越得失荣辱的藩篱。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以“无为”的姿态,让自己有所作为;以“无事”的方式,去处理琐碎繁杂的事物;以“无味”的标准,去品尝人世间的苦辣酸甜。
你会发现生命原是“本自具足”的,一丝不缺,一应圆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3
常
《道德经》有言:“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意思是,狂风呼啸,也刮不了一个早晨;骤雨倾盆,也下不了一整天的时间。
谁能掌管刮风下雨呢?是天和地,是自然之力。自然之力尚且不能让疾风骤雨长久,又何况是以人力而为之呢?
老子曰:“不知常,妄作凶。”"常"即大道运行之规律,自然万物之法则。
万物生长永不间断,不曾片刻停下脚步,一岁一枯荣一枯。万事也在不断发展变化: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世事无常,却唯独以“变”为常事。人生的顺境、逆境亦如自然更替,不是恒定不变的。站在天地的视角,人不过是蜉蝣撼大树,沧海之一粟。
知常则容,当你明白这个道理时,你就会变得宽广、变得包容。
《道德经》是一部值得你去反复阅读反复体验的文化典籍。虽然它并不能为你提供成功的要义,但是它可以为你提供全新的启迪。
虽然《道德经》只有多字,字数上看仅是一篇初级论文的长度,却是老子一生智慧的结晶。就是因为这种深奥性,很多人都读不懂,因此对道德经这本书,又爱又恨。
因此,我推荐大家可以尝试读一读全注全译图解版本的《道德经》。
原文,注解等等,一应俱全,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方便快捷的掌握书里面的精髓,为了营造身临其境的感觉,还精心设计了多副的插画,大家都知道,孩子天生就对于图画没有抵抗力,因此孩子看了也都会很喜欢。
道德经还是一篇非常经典的韵文,它的字字句句之间全是语言美的高度浓缩,堪比艺术品。
因此,在道德经中寻找大智慧的同时,不妨带着孩子一起读一读,一起领略国学文化的魅力,通过念道德经,还能让孩子体会道德经中的语言美感,让孩子了解到句子的重音所在等等,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对国学的兴趣。
老子语言幽默风趣,道德经中文字妙趣横生,里面有大量丰富的故事,有时候会让你哈哈大笑,有时候也会感叹这世界万物,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乏味。
一包烟钱就能改变你一生的运势!还能让你学到人生的大智慧!
现在店铺特惠1本只要75元!!!还可以带上山海经和周易,一套3册只要元
还在犹豫什么呢?点击下方链接即享特惠,正版书籍包邮到家↓↓↓
道HH精装3册山海经+道德经+周易足本无删减彩色插图全注全译文白精选¥75打开百度APP立即扫码购买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