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管子校注》中华国学文库
管仲学派作品总集
黄侃弟子积力之作
全新简体字版
黎翔凤撰梁运华整理
简体横排
32开精装
-7---2
.00元
《管子》是我国先秦时代的一部重要典籍,相传为春秋时管仲所撰,其实是管仲学派的一部作品总集。全书共二十四卷,八十六篇,其中有十一篇已经亡佚。
此书内容庞大,体系整饬,内容涵盖了政治、法令、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反映了管仲的治国思想,是研究先秦特别是春秋时期社会的重要文献。书中最具特色的是关于经济的理论,其中有关于盐铁、农业以及战时经济政策等的专门论述。春秋时期,齐桓公正是依靠着管仲的治国思想实现了一方霸业,管仲的治国思想从而受到重视,其思想至今依然很有借鉴意义。
2《神仙传校释》中华国学文库
慎选底本,精心校勘,
疏通文意窒碍难通之处;
广征博采,注释重要词语,
揭示神仙故事背后的思想体系。
[晋]葛洪撰胡守为校释
简体横排
32开精装
-7---2
35.00元
《神仙传》是一部著名的道教经典,记载了古代传说中的神仙故事,体现了早期道教的神仙风气。本次校释,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所收明代毛晋辑本为底本,参照清代王谟所辑《增订汉魏丛书》本《神仙传》和晋唐宋元众多道典、类书等做了精心的校勘;同时,还广征博采,对重要的词语,尤其是道教养生术语做了注释,以帮助读者更深刻地了解博大精深的道教养生学理论,使我们清晰地看到神仙故事背后所依托的一以贯之的“严谨体系”。
3《搜神记搜神后记》中华国学文库
干宝立志撰写了国史《晋纪》,
同时也给鬼怪作传,留下了《搜神记》;
爱看《山海经》的陶渊明,接着撰写了《搜神后记》。
[晋]干宝[晋]陶潜撰李剑国辑校
简体横排
32开精装
-7---5
56.00元
《搜神记搜神后记》,李剑国辑校。《搜神记》,晋干宝撰,原著录为三十卷,今存三百馀条,系六朝最为著名的志怪小说集。干宝以国史之才,而撰此志怪小说,备受读者欢迎。《搜神后记》,东晋末陶潜撰,原著录为十卷,《搜神后记》与《搜神记》的体例大致相似,但内容则溢出《搜神记》。今李剑国先生依著录卷帙,《搜神记》辑为三十卷,《搜神后记》辑为十卷。书末附录人名索引,极大地方便学者使用。今纳入“中华国学文库”,简体横排,锁线精装。
4《茶经》中华生活经典
《茶经》,世界第一部茶叶专书。
本书选用权威底本,并参校其他版本,文本准确可靠。
助您深入解读陆羽“精行俭德”的茶道思想。
[唐]陆羽著杜斌译注
简体横排
16开平装
-7---0
33.00元
唐代陆羽的《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在《茶经》中,陆羽继承和总结唐代及唐以前茶文化,创造性地提出了“煎茶法”。他制定系统的茶事规范,制作以“二十四器”为代表的茶具、茶器,并通过实地寻访茶叶产地,为我们绘制出了相对完整的唐代茶叶产区图。陆羽因其著《茶经》、开茶学的历史功绩,以及以“精行俭德”为核心的茶道精神,成为对传统文化中诗意栖居的精彩解读。陆羽也因之被称为“茶圣”。自陆羽之后,制茶、煮茶、饮茶方式虽有了很大的变化,然而《茶经》百科全书式的写作方式,基本涵盖了以后茶学著作的诸多领域,成为难以逾越的高峰,“一直被模仿,但从未被超越”。
本书采用权威底本,注释、译文力求准确晓畅,每章的点评文字既介绍本章内容,也梳理了与之相关的茶文化历史。双色印刷,随文插入的茶具、茶器,以及反映煮茶、品茶和斗茶等场景的传世名画,既可以让我们直观了解茶具形制的变迁和茶叶采制到品饮的全套流程,也可以进一步品读茶文化的深刻内涵。
5《山海经广注》新编诸子集成续编
[清]吴任臣撰栾保群点校
繁体竖排
32开平装
-7---1
58.00元
《山海经广注》共计18卷,由清初学者吴任臣所撰。吴任臣在郭璞《山海经注》基础上,扩而充之,故名“广注”。清代学者从考据学角度研读《山海经》之风,实肇于此,因此,该书不但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而且在《山海经》研究史上也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郝懿行在《山海经笺疏叙》中就称赞“吴氏征引极博,泛滥于群书”,“于此经厥功伟矣”。具体来说,该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遵循郭璞注释的模式,注重对动植物名称的考证;二是注重对地名沿革情况的考证;三是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