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山海经》是中国先秦重要古籍,也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奇书。
继发布自主研发的操作系统“鸿蒙”(释:在中国神话故事中,在盘古开天辟地之前,整个天地都是一团混沌的元气,这种元气就被认为是“鸿蒙”,因此把那个时代称作鸿蒙时代,后来该词也常被用来泛指远古时代)之后,19年华为陆陆续续向商标局递交了一大堆大家耳熟能详的,与中国神兽名字相关的商标注册申请,诸如:“白虎”、“鸿鹄”、“饕餮”、“火龙”、“紫龙”、“威凤”、“青牛”、“腾蛇”、“灵犀”、“青鸟”、“朱雀”、“丹雀”等,而这些神兽都出自我国的一部古老的奇书——《山海经》。
《山海经》到底是一部怎样的奇书?对于过去和现在,它都有哪些社会、文化、商业价值?接下来的一些篇幅会展开系列梳理与分析。
此篇为《山海经》系列第一篇,科普《山海经》的基本知识。
《山海经》其经
《山海经》传世版本共计18卷,包括《山经》5卷,《海经》13卷,各卷著作年代无从定论,其中14卷为战国时作品,4卷为西汉初年作品。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相关内容在内的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
《山海经》版本复杂,现可见最早版本为晋郭璞《山海经传》。但《山海经》的书名《史记》便有提及,最早收录书目的是《汉书·艺文志》。至于其真正作者,前人有认为是禹、伯益,经西汉刘向、刘歆编校,才形成传世书籍,现多认为,具体成书年代及作者已无从确证。
《山海经》影响很大,也颇受国际汉学界重视,对于它的内容性质古今学者有着不同的认识,如司马迁直言其内容“余不敢言也”,如鲁迅认为“巫觋、方士之书”。现大多数学者认为,《山海经》是一部早期有价值的地理著作。
《山海经》是一部记载中国古代国神话、地理、植物、动物、矿物、物产、巫术、宗教、医药、民俗、民族的著作,反映的文化现象地负海涵、包罗万汇。除了保存着丰富的神话资料之外,还涉及到多种学术领域,例如:哲学、美学、宗教、历史、地理、天文、气象、医药、动物、植物、矿物、民俗学、民族学、地质学、海洋学、心理学、人类学……等等,可谓汪洋宏肆,有如海日。在古代文化、科技和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山海经》是中国记载神话最多的一部奇书,也是一部旅游、地理知识方面的百科全书。
两大部分中,《山经》5篇是为一组,以四方山川为纲,记述内容包括古史、草木、鸟兽、神话、宗教等。依南、西、北、东、中的方位次序分篇,每篇又分若干节,前一节和后一节又用有关联的语句相承接,使篇节间的关系表现的非常清楚。
《海经》中的《海外经》5篇是为一组,主要记载海外各国的奇异风貌;《海内经》5篇为一组,主要记载海内的神奇事物;《大荒经》4篇为一组,主要记载了与黄帝、女娲和大禹等有关的许多重要神话资料,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海经》以上每组的组织结构,皆自具首尾,前后贯串,有纲有目,除著录地理方位外,还记载远国异人的状貌和风格。第18篇《海内经》是《山海经》地理状况的总结,总结中国境内地理形势分野、山系、水系、开拓区域分布;农作物生产;井的发明;乐器制作;民族迁徙;江域开发以及中国洲土安定发展形成的基本格局。
《山海经》是谁写的?
长期以来,世界各地、各民族都认为文明并非是线性的,而是周期性的产生和毁灭,人类历史并非直线,而是螺旋式上升。那么《山海经》所记述的天马行空的原始幻想,到底是谁的文明呢?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里说其为“盖古之巫书”,以巫的世界看这本书,有多少真实?我们能否像证明圣经的真实性那样也证明山海经故事的真实性呢?根据人类文明螺旋上升的理论,人类或许存在史前的高度文明。《山海经》中众多不被理解的事物,有可能就是上个文明的印记。
大陆漂移学说,让各国专家提出《山海经》并非仅仅中国的地理,可能涉及到世界地理,中国东部原本是一片平原,因此东山经在中国一直找不到对应的山系,美国学者默茨博士发现美洲大陆和东山经记载的四个山系一一对应。她还发现射日的故事最早发源于印第安人的部落,是印第安人讲给中国人听,中国人将印第安人关于峡谷怎样形成的神话,作为大壑(大峡谷)的神话带回来。
有一种说法认为《山海经》可能是美洲人所写。西方学者根据《山海经》记载的内容,和古希腊神话传说相比较,认为书中的很多奇人、异兽都来源于古希腊,所以认为《山海经》是古希腊人所写。也有一些西方学者认为,《山海经》是古巴比人所写,书中描述的是阿拉伯半岛的地理。中国战国时期,才由波斯人带到中国。不过后两种说法并没有什么实际证据。
《山海经》中的神话人物,并非和现在的小说一样为消遣而虚构,他们的存在能帮助我们梳理华夏始祖-华胥氏世系谱,探究中华文明的源头。据推测整部书由多人多个时期相互接力而作,其中包括各种联姻证明。书中大量出现的“三首、六目、六足、三翼”,“九尾四耳”、“九头鸟”、“两头蛇”,如果不是曾发生过核爆导致基因突变或行星撞击地球改变环境等客观因素,那么最有可能的是华夏族与其他族通婚,这些所记述的是当时各部族的图腾、服饰或者对他们象形文字的描述。
黄帝时期,人们为了生存,四处迁徙,在山川河流之上绘有当地代表性的出产,以方便人们寻找资源,这些宝贵的资料以简单的图片和文字形式被记录下来,所以《山海经》中隐含了华夏民族自多年前的太古时期至年前的尧舜禹时期一部浩浩荡荡的迁徙和发展史,《五藏山经》记载的是皇帝到尧、舜、禹时期,以中原为中心的山川河流以及风土人情等。
大圣伏羲始创时八节太阳历和独体象形文符,让中华拓荒先民具备了文化传承的基本条件。年前,轩辕黄帝召集万国盟会,“执绳而治天下”,黄帝首设史官,推动华夏酋邦社会进入了记史年代。“黄帝史官”仓颉,作为有史记载的第一位史官,不仅能够以其创制的象形文字记录史篇,还发明了“标音文字”,让人类社会拥有了最初的语言文字。
以此推论,尧舜时期的史书四部《山经》和大禹时期的史书《中山经》为秦人祖先伯益所著,这两部史书中诸多内容有所重叠。《山海经》的海内海外经最早出于古仓颉之手,其后主要有少昊玄鸟氏的商人先祖续书,故《周书》云:唯殷先人,有册有典。
《海外经》记录了少数民族及异域的情况,以道听途说为多,因而显得离奇。《海内经》可能来自于《海外经》和《五藏山经》,条目上多有重合冲突之处。
就概念而论,海内即指中原,《大荒经》中的大荒,甚至比海外还远,但据其中的说法,华夏族的祖先就来自于大荒之处。若板块漂移说是真的,中国人也有可能是最早到达美洲的民族。
现在多数认为,该书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历史究竟如何,还等待更多的资料来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