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为人,我们很多人的最大目标就是功成名就扬名立万。一般我们都会对即将出门的青年送去“鲲鹏展翅”、“飞黄腾达”的美好祝福,愿他们迎来前程似锦,但你知道这些代表美好祝愿的动物们是来自上古时期吗?
鲲与鹏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出现的两种奇大无比的神兽。鲲是一种大鱼,生活在北方的大海里,可化为鹏鸟。鹏是一种大鸟,双翼如同遮天蔽日的云雾,由鲲鱼变化而后迁往南方。就是说鲲鹏是一种由鱼幻化而成的鸟,力大无穷,能翱翔苍穹。《庄子·逍遥游》中记载:“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那飞黄是一种什么动物呢?在韩愈的《符读书城南》一诗中有这样一句“飞黄腾踏去,不能顾蟾蜍”,这就是“飞黄腾达”一词的来历,其实“飞黄”指的是上古时代的一种神兽乘黄。
乘黄可不是一种普通的动物,据《山海经》中记载,谁骑上乘黄就能活两千岁。这样说来,它有减缓衰老延年益寿的神力,那是不是真的有这么回事呢?
在《清宫兽图》里就画有这种动物,只见他头上顶着一只角,背上还长着两个角,好像天生就应该成为人的坐骑似的。但是古语云:“良禽择木而牺,贤臣择主而事”,我们这位乘黄老兄可挑剔得很,绝不是任何人都能骑的。乘黄自由随性,豪放不羁,又称飞黄、腾黄、神黄。相传,黄帝是唯一骑过乘黄的人,而且黄帝也确实如实如古书上说,活了很大岁数。
史传黄帝活了年,在位年。一次,黄帝到雍地进行了一场祭祀,黄帝觉得自己在人世间的事情已经办得差不多了,是时候该飞天了。于是他命人铸天、地、人三鼎于灵宝城东南十里荆山(传说中的夸父山)。铸鼎后,突然狂风大作,一时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天空传来一声巨响,只见一条巨龙从天缝中一跃而出,径直飞向黄帝,黄帝便乘龙而去。可见,享寿两千也太长了些,人也会活得不耐烦吧?
但不管传说如何,我们还是对那些传说中的上古神兽充满了好奇,现在就有一本叫做《故宫里的博物学:给孩子们的清宫兽图》可以让我们一饱眼福,解解馋。
一、《故宫里的博物学:给孩子们的清宫兽图》到底是一本怎样的图册?
故宫里的博物学?你或许会好奇,故宫不是一座等级森严、充满威仪的宫殿吗?怎么还有博物学?你先别急,可听我慢慢道来。
乾隆时期,国家经过康熙、雍正两帝的励精图治,国力日益强盛,又逢乾隆明君,迎来了清朝统治的辉煌盛世。乾隆帝也是一位好大喜功、非常高调的主,经常隆重举行接待、册封四方首领及官员们的庆典活动,为了把盛世下的一系列重大活动及事件记录下来,他命郎世宁和一些宫廷画家描绘了这些活动及事件的某些情节。
这个时期,为了彰显大国气质,乾隆指派一些学者编制了许多文化典籍,分别以满、藏、汉三种文字呈现,极大地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相互融合和发扬光大。清宫图谱鸟、兽系列就是乘着这股东风应运而生的。
《清宫鸟谱》是余省、张为邦依康熙朝大学士蒋廷锡的鸟谱图临摹而成,而同时完成的《清宫兽图》则仿照《清宫鸟谱》的体制和样式编辑,以《古今图书集成.禽虫典》中的百兽形象为蓝本而绘制而成,目的是用“百兽呈祥”的热闹盛世来彰显国家富强、抚有四海、万国来朝的景象。
余省、张为邦两位宫廷画师技法工整细腻,设色富丽艳美,造型注重法度、规制和准确度,把动物内在的种种习性都刻画得淋漓尽致。画中动物佐以崖壁石脚、重恋叠障、丛树环绕、云烟吞吐、水泽苇草等背景,把它们或憨态可掬、或牙尖爪利、或威风凛凛、或奋蹄疾驰、或延膊缓步、或虎视眈眈、或停蹄凝望的百态精彩呈现,无不使人目睹其形,似闻其声。他们的画栩栩如生,画法精湛,是艺术史上不可多得的杰作。
画毕,乾隆还命人对每一种动物的名称、习性及生活环境等做了详细说明,又命傅恒、刘统勋、兆惠等八位朝中重臣一一校勘,与《尔雅》《说文解字》等典籍中的考据方法一脉相承。这套书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还对今天的动物学研究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在人类文化中更是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新出的《故宫里的博物学:给孩子的清宫兽图》全部取自于《清宫兽图》,又在此基础上添加从各种史书、笔记、小说等文献中选取的素材,以讲故事的形式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动物学知识融合在一起,使它成为适合现在孩子们阅读的通俗易懂而又富有趣味性的读物。孩子们能在欣赏精美画作的同时,了解到更多历史、民俗、动物、神话等方面的有趣故事,从而丰富他们的知识与视野。
这本书共分为神兽、普通兽和异国兽三个部分,神兽是我们最感兴趣的部分,那就让我们走进神兽的世界,了解先民的生存状态和思想情感吧。
二、神兽文化寄予的是先祖什么样的美好期望?
在我国的神话传说中,麒麟与龙、凤、龟称为四灵,而四灵之中,以麒麟为首,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麒麟秉性仁厚。据说麒麟有蹄不踏,有额不抵,有角不触,是宽厚仁德的象征,而龙虽能力大而时有怒颜,凤虽和美却显些许小资,龟虽慈爱却偶有阴辣,只有麒麟深爱众生,一直以抱持的姿态含容众生。
麒麟如此宽厚仁德,常常是与圣人联系在一起的。孔子出生,就传说有麒麟来显灵,以暗示圣贤诞生。古时候对神兽的仰慕与推崇,似乎也一直是以“德”来分其排名先后的。
白泽就是这样一种凌驾于众神兽之上的神兽。白泽精通各种语言,它学识渊博有过目不忘的本事。只要是它见过的听过的,它都可以不假思索地说出来,不管什么怪物,魑魅魍魉也好山精水怪也好,它总能将其模样、来历讲述得一清二楚。更加神奇的是,它还会告诉人们应对之法,比如如何躲避妖精、如何逃脱、如何疗伤,甚至还知道这些妖精的出现预示着什么。
但是相传,王者有德,明照悠远,白泽才会不期而至。据说黄帝有一次到东方视察民情,在东海之滨与白泽不期而遇,曾有过一番长谈。然而白泽如此神奇,古书上却没有关于它长相的记载,或许是黄帝着于白泽安全的考虑,怕人射杀它而故意叫人隐去了白泽的样貌吧。但有人说白泽像白色的狮子,有人说它像麒麟,画师就一半靠猜测一半凭想象画下了这张白泽图。
如果说白泽不为大家所熟知,那么说到龙马,大家应该是非常熟悉了吧。在《西游记》中,白龙马,即西海龙王的三太子,因犯下天规遭观世音菩萨搭救,叫它在蛇盘山鹰愁涧等候唐僧,不巧在唐僧与孙悟空到达时,它却误食了唐僧所骑的白马。后来,在观世音的点化下,把它化身为白龙马,驮着唐僧一路西行。
相传,白龙马生活在孟津县会盟镇西北的黄河之中,身披龙鳞,高八尺五寸,脖子很长,身上长着一对翅膀,它习性更接近龙,喜欢与水为伴。龙马背上有神秘的图案,人们感觉龙马似乎肩负着使命,一直潜伏在这里等待着什么。果然,有一天伏羲来到此地,龙马从水中一跃而起,与伏羲一见如故,此后一直追随着伏羲。伏羲上观天象下察地理,都仰仗这位老兄的帮忙,甚至创制八卦,也是受龙马背上的神秘图案启发而来的。
从这些神兽的身上我们看见,每一种生物都有它的独特之处,都能对人有所帮助有所启发,但百鸟择良木而栖,没有有德行的圣人出现,它们却都宁愿隐匿于荒野潜藏于深水。由此可见,我们先民对神兽的崇拜与呼唤,就是对明君贤相执政者的呼唤,就是希望能在有德行的人的治理下,国泰民业,万业复归,每个人都能找到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途径,在社会中安居乐业,乐享生活。
这种古老而纯朴的愿望,又何尝不是我们今天的愿望?幼而有育、少而有成、老有所依,邻里关系、亲子关系都能相互容纳、相互融不洽是我们每个人都渴望的生存氛围。“有蹄不踏,有额不抵,有角不触”难道不正是我们呼唤的一种生存状态?
每个人都保有自己的独特性,而又能彼此尊重这种独特性,保持一种和而不违的状态,是我们每个人都期望的一种生存状态,但是只有在有德之人的圣贤带领下才能做到。我们崇拜神兽,不过是希望能得到一位明君,希望在一些贤相的治下过活。
何为“德”?即是大道至简,大智若愚,以无为为天下之事。大道同道,世间条条大道小道拧成一股绳,心向一处去,力向一处使,便是大道既成而为德。
三、德才是神兽文化中隐含的真正内涵
我们这里所说的德,并非我们平常所说的道德之“德”。因为道德有品质一说,有好有坏,因此德分“上德”与“下德”,我们这里说的德就是指“上德”。
《老子》讲的是道,但又称《道德经》,为什么?就是因为道即是德,德即是道。当然,《老子》里讲的德仍指“上德”。
上德效天法地,顺归自然,无为无名无形无迹,一切顺应自然规律,行无为之治。但无为之治,并不是放任一切不管,而是到处处视察了解民情,使一切不合规变成合规,使大势的发展更为顺畅,不断解决小问题。所以,我们看到的圣人,如伏羲、黄帝、尧、舜等三皇五帝,他们并不是坐在皇宫里指挥天下,也不是坐在皇宫里不事朝政,而是时时走入群众之中,了解民众疾苦,听取民众意见,为民众排忧解难,用无所不为而实现他们的无为之治。
人们在生活中,各种小问题总是会不断,没有一朝解决了问题就一劳永逸的事情,但是,只要没有大问题出现,总体上来说,一切还是在照常运转的。所以,只要没有大问题出现,就是我们所说的“无为而治”,而无所不为,便是不断解决小问题了。
当天下不治而威,民众自得其乐,没有什么事需要找君主时,便是君主声名远扬,威震天下之时,这也就是圣贤治世之时。这时,八方恭顺,万国来朝,连最警惕人类的神兽也纷纷来贺,助圣贤大业更上一层楼,突破前有旧制,再创新高。
传说中的每一种神兽出现时,都是明君执政,政绩积攒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出现的祥瑞,因此,在乾隆盛世,乾隆为彰显国威,也就顺天时地利人和编制了这样一套《清宫兽图》,而现在,我们迈过峰火连天的硝烟、西方列国的封琐,在几代领导人顽强的带领下,我们用自己的血肉筑成了我们新的长城,开启了伟大的民族复兴的征程,在大国崛起的今天我们推出这样一本《故宫里的博物学;给孩子的清宫兽图》意义重大,同样是彰显大国气质,用深深的文化底蕴来征服四海,以德行天下。
神兽虽“神”,但真正能使这“神”实现的,是我们每个人心中不灭的美好愿望,是我们每个人以德为准绳的行为,是我们永远不屈不挠的中国精神。但愿,我们能毫不惭愧地屹立在世界之林、骄傲地作为一名华夏的炎黄子孙、以中国特有的“德”文化站在世界的面前,迎来被世界瞩目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