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要花多少钱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170521/5390504.html“西王母”、“王母娘娘”两个频繁出现于中国神话中的人物,可谓是家喻户晓。不少人有疑问,西王母和王母娘娘是同一个人吗?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疑问来探一探西王母和王母的前世今生。“西王母”一词最早出现于《山海经》:《山海经》-《大荒西经》:“昆仑山有神—人面,虎身,文尾,皆白,虎齿豹尾,名曰西王母。”《山海经》--《西次三经》:“玉山,是西王母之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批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从《山海经》中我们可以看出西王母的原始形象:人身、豹尾、虎脸(或者长着人脸但是有着明显的凶猛虎牙)。《山海经》中的西王母《山海经》中西王母粗犷的形象足够让大多数人虎躯一震,这和我们印象中慈眉善目、雍容华贵的天神王母娘娘形象差的可不是一点半点。这是怎么回事?难道西王母和王母娘娘真的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山海经》中的西王母别急,我们先来看看西王母的起源与发展。《山海经》中除了记载西王母半人半兽形象之外,还写了她“司天之厉及五残”,“司”有“掌管”之意;“天之厉”顾名思义,上天的严厉,我们可以理解为“上天的惩罚”;“五残”其实是古代的星星的名字,是一颗凶星,《史记》中有记载:“五残星,出正东方之野。其星状类辰星,去地可六丈。由此看来,根据《山海经》中的记载,西王母除了有着半人半兽的形态之外,还有着掌控代表上天降下惩戒并预警灾害的特殊能力。半人半兽的形态、住在神圣的昆仑山上、同时又有着掌管着上天刑罚的能力,如此形象使西王母在古人们的心中形象立马高大起来。随着时间的流逝,不断被历代人们你加一句我添一笔的添油加醋描绘,经过先秦,等到了汉代时,西王母已经被人们赋予了“宜子孙、掌管生育”等能力。西王母西王母形象的大变革与道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东汉末年道教创立后,西王母因为有着神奇能力的形象,便被纳入道教众神的体系当中,更有葛洪所著的道教名书《枕中书》中把西王母描绘成了“元始天王与太元圣母结合所生的女儿,职责是掌管着天界所有得道成仙的女子”。《墉城集仙录》中也有记载:“金母元君者,九灵太妙龟山金母也。一号太灵九光龟台金母,一号曰西王母,乃西华之至妙,洞阴之极尊。既然是已经进了正统道教的神话体系,那就不再适合以半人半兽的野蛮形象示人了,此时的西王母形象经过道教的润色与宣传,已经完全人性化。雍容华贵、慈眉善目端坐在天界的西王母形象便开始流传下来。道教塑造的西王母“西王母”中的“西”一开始是由于西王母居住在西方的昆仑山上,随着名气的逐渐增大,不再需要用“西”来标示西王母的身份,于是在民间“王母”逐渐取代了“西王母”的称呼。又因为王母掌管着所有的女性神,有着女神之王头衔的她,逐渐也被人们冠上了“王母娘娘”的称呼。此时,“西王母”算是完成了到“王母娘娘”的蜕变。以此看来,西王母与王母娘娘不能说是同一个人,但又不能说完全不相干。她们是同一个神话形象在华夏文明中不同时代的发展。从“西王母”到“王母娘娘”,见证了华夏文明神话体系的逐渐完善与丰富,也给了我们探索古人思维一个重要的机会。上古神话、历史故事、奇人异事。本文由大潘讲故事原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9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