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山海经山川分布寻找舜帝时四凶葬

北京白癜风治疗医院 http://ask.bdfyy999.com/
从《山海经》山川分布寻找舜帝时“四凶”葬身之地《史记》:于是舜归而言于帝,请流共工于幽陵,以变北狄;放讙兜于崇山,以变南蛮;迁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殛鲧于羽山,以变东夷:四罪而天下咸服。《史记》中的这段记载,是以华夏居住的核心地带为中心,把“四罪”流放或诛杀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现在这四个地方已经在历史的长河里变得遥远而模糊,人们已经不知道在哪里了。幸运的是,古人给我们留下了一部《山海经》,让我们还能按图索骥,找到那迷失的山川。就像赖于许慎的《说文解字》,让我们解读了以前的古文字一样,《山海经》让我们解读那远古的历史。通过《山海经》,我们可以找到舜耕历山的历山,也可以找到“四凶”的流放或葬身之地。在《山海经》中,“四凶”的地点均有相同或者类似的记载。1、共工所在的幽陵《北次三山》:又北五百里,曰錞于毋逢之山,北望鸡号之山,其风如。西望幽都之山,浴水出焉。是有朋蛇,赤首白身,其音如牛,见则其邑大旱。《史记》记载流共工于幽陵,以变北狄,可见共工所流放的地方在北方,这也和戎狄蛮夷的方位相吻合,按照历史记载,是东夷南蛮西戎北狄。这和《山海经》记载的幽都之山的位置是吻合的。幽都之山位于北次三山的最北端,在錞于毋逢之山的西面。幽是黑暗的意思,幽都和幽陵都是黑暗中的山,符合北方极夜的特点。陵本来就是山的意思,幽陵很可能就是幽都之山的别称。按照对《山海经》的解读,幽都之山应该在西伯利亚东部勒拿河河口的西边。这里是北次三山的最后一座山錞于毋逢之山的所在地,在錞于毋逢之山的西面有一座大山,这座山应该就是幽陵,也就是山海经里面的幽都之山。2、三苗所在的三危山《西次三山》:又西二百二十里,曰三危之山,三青鸟居之。是山也,广员百里。其上有兽焉,其状如牛,白身四角,其豪如披蓑,其名曰,是食有。有鸟焉,一首而三身,其状如,其名曰鸱。《史记》记载迁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这个位于西戎的三危山,位置应当在华夏的西部。在山海经中,三危山位于西次三山的第十七座山,位于非洲西部,在几内亚湾的东面。这个地方符合文献记载的西戎的范围。在《天下观四海观新街》一文里已经论证了我们说是的海内实际上指的是非洲,非洲的西部属于西戎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再者,三危山所在的地方也是海外西经和大荒西经的所在地,这个地方在昆仑山的西部,作为西戎所在地是合乎情理的。3、鲧所在的羽山《南次二山》:又东三百五十里曰羽山。其下多水,其上多雨,无草木,多蝮虫。《史记》记载殛鲧于羽山,以变东夷。可见,羽山位于东方。在《山海经》中记载的羽山的位置在南山经的南次二山,是南次二山的第四座。按照对《山海经》的考证,这座山位于澳大利亚的东部。澳大利亚位于古代文明区域的东部,符合“东夷”的描述,当时的东夷应该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不仅包括舜帝生活的文明程度高的东夷地区,也包括文明区域以东的更遥远的区域,大荒南经的澳洲和大荒东经的美洲都属于广义上的东夷。4、讙兜所在的崇山《西次三山》:西次三经之首,曰崇吾之山,在河之南,北望冢遂,南望之泽,西望帝之捕兽之丘,东望渊。有木焉,员叶而白柎,赤华而黑理,其实如枳,食之宜子孙。有兽焉,其状如凫,而一翼一日,相得乃飞,名曰蛮蛮,见则天下大水。《史记》记载放讙兜于崇山,以变南蛮。这个崇山应该在南方,在《山海经》里记载的大山中,没有崇山,只有西次三山的崇吾之山。通过比较,可以看出,这个崇吾之山基本符合流放讙兜的崇山特点。崇吾之山位于位于非洲中部,古代文明区的南面,从这里到古埃及的直线距离为公里,符合南蛮的记载。这个崇山应该是崇吾之山的省称。总之,按照《山海经》的记载寻找“四凶”的地点,不仅能找到相应的地点,而且位置和名字都能吻合。按照司马迁的说法,他是没有采用《山海经》的记载的。他没有采用,但是却和《山海经》的记载,在现代卫星地图的辅助下,高度一致,这也说明《史记》的信息和《山海经》的信息都来源于我们遥远的历史,是对远古历史的记载,所有才能如此吻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91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