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永玲 https://m-mip.39.net/czk/mipso_4322652.html混沌要说上古精怪界大名鼎鼎的妖怪,混沌当居其一。先秦时期无论是严肃高雅的史书、诸子如《左传》《庄子》还是专门描写精怪异物的《山海经》,混沌的大名都赫然纸上。让人怀疑这如同肉球一般没头没脸的小妖怪到底是何方神圣,名头这么响!?山海经《山海经西山经》云:“天山,有神焉,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惟帝江也。”在山海经中,混沌又叫帝江,它虽没有面目,“状如黄囊”,但却是个文艺型的妖怪。他“是识歌舞”,是个懂得高雅艺术的妖怪。炎帝黄帝精通歌舞在现在看来是个再普通不过的爱好,但在上古时期,只有贵族才可以接触到音乐。据此一点,混沌的出身当然是不会低的,《左传》说它是黄帝的“不才之子”,可能是由于不大成器,所以在民间传说中逐渐演变成了妖怪(这是一件多么令人伤心的事!)。左氏春秋但变成妖怪的混沌,依然保持着自己做王子的高雅嗜好,爱好歌舞艺术,有人说混沌还是原始先民的歌舞之神。到了战国后期,不大强调混沌的出身和爱好了,如庄子所说的关于混沌日凿一窍的故事。南海的帝王叫“倏”,北海的帝王叫“忽”,中央的帝王叫“浑沌”。倏和忽在浑沌的地方相会,浑沌对待他们很好。神怪倏和忽想报答浑沌,见大家都有眼耳口鼻,用来看听吃闻,浑沌没有七窍,就为他凿七窍。每天凿一窍,七天后,七窍出,而浑沌则死了。此时的混沌除了面目外,其实与远古时期传说中的混沌已经大不相同了。但后人并不买庄子的帐,还是喜欢那个胖乎乎圆滚滚有点小邪恶的混沌。于是在汉代的古书《神异经》中,他们描述浑沌外表像犬,四足无爪,有目而不见,行走不便,有翅膀,喜欢欺负善良的人,这是符合混沌一直以来的形象和定位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8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