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教科书里的那些雷同画像,背后其实有

传说当年,秦始皇登基之后,想要长生不老,于是四海求方,均无果。让秦始皇没想到的是,在多年后的历史课本上,他非常轻松地实现了“长生不老”的梦想,虽然是从一个比较刁钻的角度实现的。首先我们来看,这是课本里的秦始皇,记住这张脸上上挑的眼睛,大大的卧蚕,似笑非笑的神情。然后我们再来看汉光武帝的画像,这……上挑的眼睛,大大的卧蚕,似笑非笑的神情,难道不就是刚才的秦始皇?可能是怪秦汉离得太近,我们还是来看一下唐朝唐玄宗的画像吧!不对啊,这上挑的眼睛,大大的卧蚕,似笑非笑的神情……秦始皇,howoldareyou?没错,在历史课本里,秦始皇终于实现长生不老,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再次登上皇位,以不同的身份统治中国长达上千年。这一点,想必很多人上学时候就已经在疑惑了:为啥,历史课本上的这些人都长得一个样子?而这些如同复制粘贴一样的古人画像,并不是谁抄袭谁,因为他们来自于同一个幕后黑手—《三才图会》。《三才图会》自己本身也算是个文物,是一本由明代父子王圻和王思义编撰的百科书籍,年成书,刻本现在就收藏在故宫博物馆。这本《三才图会》,是一本奇书,首先它是我国第一部图文式的百科全书。图文百科全书,厉害就厉害在画多话多。《三才图会》中收录了诸多人物画像,从传说中的神农、伏羲等大神,到历代帝王重臣和文人义士,再到佛道两教、裔夷(少数民族),甚至还收录了《山海经》中的神怪。共计幅图。也是因此,我们才能看到不同时期不同朝代的名人齐聚一堂,共享一张脸。尧、舜、禹的画像,说他们是三胞胎我都信的:曹操和诸葛亮宛若失散多年的兄弟:有网友总结出了这本书里的人物画像产生方式,流水线生产,想看谁就能立刻能画谁,品质没保障:一般把人像画成这种程度,说实话也就没什么参考价值了,那为什么王圻和王思义还这么坚持画呢?其实也不完全是他们的责任,因为这些并非他们的原创作品,毕竟他们也没见过本人。所以这些画像是借鉴了很多参考资料之后的产物,比如元代以前的诸多帝王和历史人物形象,包括我们前面提到的几位,都源自明代一本叫《历代古人像赞》的书。《历代古人像赞》是现今所见,刊刻时间最早的版画人物肖像画集,收录了自伏羲开始至黄庭坚为止共88幅人物画像。从元代以后,《历代古人像赞》这本参考资料就用不上了。而王氏父子的画风,也就终于脱离了复制粘贴,不信你看明朝时期的一些人物肖像,还是挺有辨识度的。所以大家的脸都长一个样,也不能全怪《三才图会》,只能说他们参考资料选的过于草率。即使如此,这本书在当年也是一本久居畅销榜的奇书。因为他具备了一个优秀的百科全书的所应该有的——要啥有啥。从书名就可以看出王氏父子的野心。三才,指“人”和拟人化的“天地”,所谓“三才图会”,即凡是这三者范围内的一切事物,都能给你来个图解。王氏父子为了编撰这本书,找了近本参考资料,花了10年时间才写完。细节展开一下这本书的内容,只能说不愧是百科全书,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它画不了的。骚年,看你骨骼惊奇,要来本武功秘籍吗?客官,观您印堂发黑,要看相不?你问我四季如何划分?火器制作,了解一下?甚至连书法里的运笔技巧,也做了详细的图解。绘画也讲得尤为细致,就说梅花的画法,就记录了96种之多,其他的竹子山川的画法,也记录了有几十种之多。小昆虫也拥有了姓名,《三才都会》共记录了82种小昆虫的样子,细致到了皮肤纹路。除此之外,还有各种美景收录,比如展现明孝陵庄重威严的《钟山图》。还有笔意闲适,颇有隐士之风的《西苑图》。这下理解了,为什么古人说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了,全归书编的好啊!《三才图会》在国内大受欢迎,痴迷中国文化的日本和朝鲜,当然也不能错过这波热潮。日本一名叫寺岛良安的医生,甚至还参照《三才图会》的体例,着手编纂了一部日本版——叫《和汉三才图会》。记述日本地理及物产,兼及中国掌故,在日本也一度霸占畅销榜。对于现代人来说,《三才图会》的内容更是宝藏中的宝藏,因为他完全是一本明朝生活数据库,上到天文地理,下到花鸟游虫,应有尽有。这也是为什么历史课本宁愿忽略这些的历史名人画像让人脸盲的缺点,也要用上《三才图会》的原因,因为,这本书实在是太强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8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