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四大奇书之山海经

《山海经》与《易经》、《道德经》、《黄帝内经》号称中国先秦经典四大奇书。凡是带有“经”的著作通常都指带有原理原则性质的经典著作,后来又逐渐延伸指具有学问知识体系的著作,以及专指儒家学术典籍。但是,学术界对《山海经》中的“经”却有着不同的理解,大体而言有两层:一是“关于山和海的经典之作”;二是“关于山和海的考察之作”。“山海经”中的“山”泛指陆地,“海”泛指水域。先秦四大奇书,《易经》之奇在于用二进制符号描述、解释宇宙万物,始创者是中华民族人文妈祖伏羲,继创者是周文王。周朝初年,周公在上述基础上制定出一部“社会行为规范手册”-《易经》,内容共计有64条(六十四卦辞)、款(三百八十六爻辞)。图源网络《道德经》之奇在于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个人专著,思想家老聃,仅用五千言就揭示出宇宙的奥秘(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和人类社会管理的最高境界(无为而治)。图源网络《黄帝内经》之奇在于根据天地四时变化论述人体生命运转之奥妙,为中华民族传统医学奠定了深厚的的理论基础,被后世尊称为“医家之宗”。相传为黄帝所作,因此为名。但后世较多公认此书最终成型于西汉,由中国历代黄老医家传承增补发展创作而来,正如《淮南子·修务训》所指出的那样,冠以“黄帝”之名,意在溯源崇本,藉以说明中国医药文化发祥之早,实非一时之言,亦非一人之手。图源网络对比之下,最奇的还要数《山海经》,这部中华远古文明的第一宝典,它记录着人类远古文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山海经》之奇在于记述的内容宏伟瑰奇,瑰奇中又蕴藏着丰富而真实的其他古籍未见的远古文明信息;但是,如何正解地解读,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以致《山海经》被人们视为最难读懂的“天书”。这是因为《山海经》除了本身内容的瑰奇之外,还有很多未解的千古之谜:作者或者说整理者是谁?成书于何时何地?书中记述的活动区域在今天的什么地方?这部书究竟是部什么性质的书?众说纷纭。也许有些谜经过这几千年的沧海桑田的巨变已无从知晓,但有些也可以从书中内容找到蛛丝马迹。《山海经》是一部记录中华民族地理的伟大著作,它记述着那个远古时代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记述着中华民族文明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以及这种生存与发展所依赖的自然生态环境。主要是帝禹时代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文献《五藏山经》、夏代的人文地理、商代的自然与人文地理和周代的历史地理合辑的一部最古的地理书。与此同时,这部书不仅记述了华夏大地的山川地理地形地貌,还记载了中国古代国神话、地理、植物、动物、矿物、物产、巫术、宗教、医药、民俗、民族,反映的人类远古文明包罗万象。除了保存着丰富的神话资料之外,还涉及到多种学术领域,例如:哲学、美学、宗教、历史、地理、天文、气象、医药、动物、植物、矿物、民俗学、民族学、地质学、海洋学、心理学、人类学……等等,可谓汪洋宏肆,有如海日。在古代文化、科技和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这部书也是一部旅游、地理知识方面的百科全书。如果你也好奇这部书,不如一起读一读吧!南山一经南山经之首曰鹊山。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有草焉,其状如韭而青华,其名曰祝馀,食之不饥。有木焉,其状如榖而黑理,其华四照。其名曰迷榖,佩之不迷。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丽[鹿/旨]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育沛,佩之无瘕疾。(生僻字说明:[鹿/旨]:上鹿下旨。/表示上下结构的字)这是《山海经》《山经》开始的第一段描述,不妨先读一下里面分别描写了几种神奇的动物和植物?(写本文仅缘起对《山海经》这部奇书的好奇,每日解读一点,每日一更,探索远古文明的奥妙,希望喜欢的朋友可以一起分享。)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8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