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闲读书,说说山海经里那些有趣的

医院王富彬眼科工作室《山海经》里的奇谈轶事吸引了古今不知多少人,许多大人物也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这本书的影响。鲁迅先生小的时候,就曾被《山海经》里光怪陆离的奇异描述所吸引,以至于三十年后,还因为他的保姆当年送他朝思暮想的《山海经》画本,特意写了一篇文章《阿长与山海经》。在明代《本草纲目》问世之前,大概只有《山海经》能与《神农本草》之类医药、养生奇著相提并论。而且,《山海经》也是较早谈到眼病的一部奇书。在《山海经·北山经》里有这样一段描述,再向东一百八十里的地方,有一座小侯山。明漳水从这里发源,水流从山里奔涌而出,向南流去,注入黄泽。山里有一种鸟,长得很像乌鸦,但身披白色羽毛交织的花纹,人们吃了这种鸟的肉,会“食之不灂。”这个“灂”字,是个生僻字,不太常用了。灂有三个发音,分别表示不同的意思,在这里读jiào,四声,意思是眼睛昏花。“食之不灂”,意思是吃了这种鸟眼睛不昏花。用吃鸟来保持视力清晰,是古人一种眼睛的养生食疗方法,因为鸟并不是现在意义上的药物,看来古人早就注意到视力问题了。在《山海经·中山经》里说,再向西二百里,有一座昆吾山,山上有一种野兽,形状像猪,但头上却长着角,叫声像人在嚎啕大哭,吃了它的肉会“食之不眯”。这种野兽现在有没有,好像没听说过,就算有,估计也早被吃光了。《山海经·中山经》里又说,“又东七十里曰脱扈之山。有草焉,其状如葵叶而赤华,荚实,实如棕荚,名曰植楮,可以已癙,食之不眯。”“眯”这个字,最常指灰尘或沙粒进入眼睛,就是人们常说的“眯眼睛”。我国古代汉族主要活动在现在的陕西和河南一带,植被稀少,风劲沙多,沙土等异物进入眼内应当非常常见。古人或许就为此特地创造了“眯”这个字。但是,眯也可指视力不好的一种表现,像近视眼人习惯眯起眼睛看东西,这样能清楚一些。《山海经》里还提到过许多草药,现在仍然用来治疗眼病。比如,书中提到的芍药、天门冬。芍药具有解痉和止痛作用,在《四圣心源》中曾有一个很有名的方剂,叫柴胡芍药丹皮汤,主药就是芍药,用来治疗眼病疼痛。在《千金方》里也说,天门冬可以治疗“眼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77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