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读读看之迷榖

文︱号读

之前在上篇文中已提到了《南山经·狌狌》,这次先说这段《迷榖(gu3)》,再说这两段的一些趣谈。

首先从篇幅上这段明显长于《狌狌》,且不止提到一事物。文段中稍描述到的事物有祝余、迷榖,每种事物都用了极为精简的字词点出了特征,例如对草开出的花的描绘仅用了一个“青”字,对木的样状仅用了三个字“状如榖“。

对于“青”的说法,历史上也存在不同意见,例如青草、青天、青布,到底青指的是哪种颜色,作者觉得还是看它具体放在什么地方,在本文段它应该指的是绿色。

既然本段为“首”,得先理解何为首?通过我们常用的词语可以体会一二:首领、首级、首先、首要、一首诗歌等词汇。你可能会明白它有“一个”、“在前”的大概意思在里面,这种意蕴,似乎更适合去自己领悟。

读本书时,很多文段里都会出现这种情况,你可能感觉它就是那种意思,却找不出合适的语言去表达你的领悟,或许这是所谓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时的你会不会也想佩带上迷榖?

山经篇首有言。

南山经·迷榖

原文:南山之首曰山。其首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有草焉,其状如韭而青华,其名曰祝余,食之不饥。有木焉,其状如榖而黑理,其华四照,其名曰迷榖,佩之不迷。

译文:南方第一列山系叫山。这个山系开头的一座山叫招摇山,它雄临在西海岸上,山上生长着许多桂树,又盛产金属矿物和玉石。有一种野草,样子长得像韭菜,却开着青色的花,名字叫祝余,吃了它不饥饿。有一种树木,形状像构树,却有着黑色的纹理,它的光华照耀四方,名字叫迷榖,佩戴在身上能让人不迷路。

注释:

1.(que4):字从《说文解字·隹部》,指的是一种短尾鸟。此文中指喜鹊,鸟名。

2.招摇:念zhao1yao2时,指张扬炫耀,常在成语中引用;

念shao2yao2时,含义较多,有逍遥遨游、摇动貌、古星名。书中并未明确指出读音及其含义。

3.华:花。

4.榖(gu3):注意与“穀”相区别。即构树。桑科,落叶乔木,叶卵形,花淡绿色。高16米,适应性强,喜光,耐粉尘。树皮纤维可用来造纸。叶可喂猪,又可用为农药。

作者小解读:南山之首叫山。山之首叫招摇山,它位靠西海,山上有很多桂树,还有很多金玉。山上有一种草,外型像韭菜,还开着绿色的花,名字叫祝余,吃了它之后人不易饿。山上有一种树,外形像构树却有着黑色的纹理,开花时光彩四溢,树名叫迷榖,人戴上它的枝条就不会迷惑。

文段中的祝余一物也曾出现在之后的其他作品中,描述的样状和用途皆与本文相似:只见这草宛如韭菜,内有嫩茎,开着几朵青花。即放口内,不觉点头道“这草一股清香,倒也好吃。”

小结,第一篇中将山经的中第一山脉的第一座山定了位置,就像有人在开始讲太阳系的太阳?文段里有讲到3种树(桂、构树、迷榖)、1种草(祝余)、1座山(招摇)。

第2段《狌狌》

原文:有兽焉,其状如禺(yu4)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丽麂(ji)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育沛,佩之无瘕(jia3)疾。

其中接第1段提到1种兽,并提要描绘了它的外形及作用。它还提出了1条水流--丽麂、另1种动物—育沛。

“沛”的说法,本指“泽”,在此书中并未拆开来讲,就一齐说道“育沛”这种东西,读音“玉佩”,是否两者是同一事物,还有待其他资料的佐证。

对于此段中所提及的狌狌,本书中的后文也会提到,甚至还会提到他除了像人行走,还能说话还能思考。

自本书后的数千年里,大家对于它的猜测和推断便更加玄幻了。今世,还能见到的是猩猩,它和人一样能行走、吃食,能发出一些声音,具有一些简单的思维。

国外曾有人将香蕉和一张凳子放在同猩猩的一个房间里面。猩猩能像3岁小儿一样,通过搭上凳子去够上香蕉;若将凳子取走,置一长棍,它也能利用棍子取得香蕉。对于猩猩的智慧程度没有确切的数据显示,但可以从这个实验不难看出猩猩是有一定的思想的。当然也有人提出书中所提的也可能是一种猴子。

如今网络上,随着《山海经》的各色内容的推出,有不少人开始画里面的内容,或用其中的元素制衣,层次各出,如果大家对山海经的一些周边产品感兴趣的,也可以去了解一下。当然也可以购买山海经译注,中华书局,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最后,大家还知道《山海经》的哪些趣闻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6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