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古传说中有很多今人难得一见的生物,龙、麒麟、囚牛、睚眦、嘲风、蒲牢、狻猊等,都只存在于古代建筑物和书籍、画册中。
但在古老的神话传说奇书《山海经》中,以及民间代代相传的故事中,这些神兽却被渲染得神乎其神。
例如,“家有化骨龙,应为讨债鬼”,就是一句关于化骨龙的民间流行俗语。同时,化骨龙也是《山海经》中描绘的一种极富传奇色彩的神奇生物。
那么何谓化骨龙,它真的存在过吗,为何将它比喻成讨债鬼呢?“化骨龙”指的是家里的谁?
第一、什么是化骨龙,它是龙的儿子吗
按照民间口口相传的传说故事来看,化骨龙是一种确实存在过的神兽。并且《山海经》中将其划为龙的儿子,并煞有介事的介绍它为龙生九子中,性格最贪婪、残暴、贪食的饕餮。
而化骨龙则是饕餮的别称,后来在民间多指代那个不省心的儿子。当然关于化骨龙的传说还有很多,有人认为它是现实中的生物。
他们认为化骨龙是一种外形似生鱼的四脚生物,这种鱼身体修长貌似龙形,平时无论是在水中还是陆地上,都将自己的四条腿隐藏在腹下,只有无人打扰时才会伸展。
相传很多见过化骨龙的人,都见过化骨龙装死的本领,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逃避人类捕杀。
但如果不幸被人类捕获,一旦进入人体便会融化人类的骨骼。当然这也只是一种比较玄乎的传说而已,而化骨龙是否存在也一直是一个迷。
第二、“家有化骨龙,应为讨债鬼”
这句俗语其实就涉及到了,老广州地区的一种风俗。因为在当地化骨龙也可以指代小孩,在老广州人的心目中,家里面那个最调皮的捣蛋者,或者说太贪吃、太能吃的孩子,就会被自己的父母称作化骨龙。
因为这类孩子的性格与饕餮类似,一旦小时候特别贪吃或捣蛋,那么长大之后就一定会,变成一个自私、贪婪、败家的人。
虽然这种说法并没有科学根据,但却足以表达了家长对不听话的孩子,一种既无奈又心酸的感觉。
由于贪吃、好吃、能吃的孩子,必然会让很多家长特别头疼。同时,也会让家中的粮食越来越少,所以这种被比喻成化骨龙的孩子,往往也会被自己的父母叫做讨债鬼。
虽然这种说法有一点难听,但也不失为父母对儿子的爱称。后来这种将孩子比作化骨龙的叫法,开始在当地乃至南方地区流行,并逐渐转变为对自家儿子的谦称。
现如今生活在广东地区的人,依然会戏称自己的子女为“化骨龙”,这种称呼类似于“犬子”的含义。
第三、“纵有麒麟子,难敌化骨龙”
关于画骨龙的民间俗女人还有很多,比如这句家喻户晓的俗语,就从正反两方面却论证了,人们都想喜欢麒麟子,而不喜欢化骨龙的想法。
按照古代传说,“麒麟”是一种传统瑞兽,正所谓“麒麟出没处,必有祥瑞”。它的外形俊美、性格温和,最重要的是与人为善、助人为乐。
据《礼记·礼运第九》云:“麟、凤、龟、龙,谓之四灵”,可见麒麟的地位可与龙凤相提并论。当然另外一种说法认为麒麟是龙的子孙辈,这足以体现出它的地位。
后来古人多用麒麟比喻才能杰出、德才兼备的人,凤毛麟角、凤雏麟子、威凤祥麟等成语,都在不断诉说着麒麟的高雅之处。
按照北方民间老百姓的说法,谁家如果生出了一个麒麟子,那么将来就一定会出将入相。
但反之生下了一个化骨龙,就算是家中麒麟子众多,也可能会导致家道中落或衰败,这二者之间的差距可谓立竿见影。
可见无论是在南方还是北方,化骨龙都是一个反面教材,每个家庭都不希望生出一个化骨龙,反之却对麒麟子十分期盼。
结语
按照现代人的说法根本没有神仙鬼怪,所以从这个观点进行分析可以得知,古代典籍中的神话传说亦或是神仙、神兽,也只是一种虚无缥缈的幻想而已。
所以化骨龙这种生物并非真实存在,但类似于化骨龙的孩子却一抓一大把。北方的民谚称:“半大小子,吃穷老子”,实际上说的也是化骨龙一样的孩子。
因为处于青春期的男孩子,正是身体发育的高峰期,所以才会经常喊饿并吃下很多饭,这一点希望广大父母能够予以理解,毕竟自己也从那个时候过来的。
这句俗语实为老祖宗经验之谈,古人的智慧虽不见登于大堂,却深入人心,为我们的生活指引方向。
除了本文的俗语,老祖宗的智慧还有很多,毕竟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那到底怎样才能接触到老祖宗的智慧呢?答案当然是《增广贤文》这本书了。
首先,《增广贤文》是智慧的集大成者,如“水至清则无鱼,人太急则无智”、“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原被犬欺”、“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等等,均出自这本古籍。
书中的道理多以上下对仗的形式出现,读来朗朗上口,既白话又蕴含深刻的道理,可谓字字精辟、句句经典。
想要汲取国学精华,这本书再合适不过了。正逢新书上架,这本《增广贤文》内容为彩版印刷,包装精美,不仅外表“高大上”,内容更是蕴含智慧。
现在这本书只需要48元,现在买还能领券减3元,不及一顿大餐钱,就能把国学经典著作带回家,闲来之时还能用来教育子女,何乐而不为呢?
想要的朋友,点击下方链接购买正版书籍吧~
精装古典增广贤文中华传统文化典藏故事原文注释译精选月销量78¥48¥49.8打开百度APP立即扫码购买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