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海经.东山经》里面记载了一种非常特殊的鱼——鳙鳙之鱼,在东山经东山之首的樕之山附近有一条大河叫做食水,在食水利生活在鳙鳙之鱼。这种鱼外形像耕地的牛,声音像猪。原文如下:
东山之首,曰樕之山,北临乾昧,食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海。其中多鳙鳙之鱼,其状如犁牛,其音如彘鸣。
我们在寻找鳙鳙之鱼之前,需要先辨明鱼的概念。很多概念随着人们对事物认识的深入,其内涵是不断变化的,比如“虫”,在古代并不限于现在意义上上的昆虫,而是囊括了全部的陆生动物,所以才有鳞虫、羽虫、毛虫、甲虫、裸虫“五虫”的说法。同样,鱼在古代也不是指现代意义上的鱼纲的动物,而是涵盖了大多数的水生动物。
《山海经》里的这种鳙鳙之鱼,经过比对,很可能是生活在北极圈里的海象。
海象:
海象,主要生活于北冰洋海域,由于海象可作短途旅行,所以在太平洋和大西洋都有其踪影,通常群居于大的浮冰或海岸附近。以甲壳类、鱼类、软体动物、植物甚至其它海兽为食。
海象体长-厘米;雄性重-公斤;雌性重-公斤。海象的皮下脂肪极厚,脖颈出脂肪可厚达15厘米。海象在陆地上与海水中皮肤的颜色不一样(在陆上皮肤呈棕红色,而在水中则呈白色〕,因为在水中,血管冷缩,将血从皮下脂肪层挤出,以减少热能的流失。海象嘴短而阔,犬齿特别发达,似象牙,故名,用以掘食和攻防。有稀疏的坚硬的体毛,眼小,视力欠佳。四肢呈鳍状,后肢能弯曲到前方,可以在冰块和陆上行走。
海象主要生活于北冰洋,包括加拿大、格陵兰岛、俄罗斯和美国海域。
为什么说海象是鳙鳙之鱼呢?我们来比较一下二者的相似之处:
(1)从分布范围看,鳙鳙之鱼所在的樕之山位于加拿大的北部,濒临马更些河。海象分布在北冰洋一带,范围包括樕之山,从分布讲是吻合的。
(2)海象身体庞大,健壮,重~千克,与牛颇为相似,符合文献记载的“其状如犁牛”,犁牛当然是耕地的牛。
(3)海象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叫声,在安静是的噜叫声和猪的声音非常相似,符合文献记载。
(4)文献记载鳙鳙之鱼所在的山“北临乾昧”,乾者,天也,昧者,暗也,所谓乾昧,就是天暗的地方。北冰洋位于北极圈内,半年白天半年黑夜,既是白天,太阳位置很低,也不是很明亮,符合乾昧的记载,乾昧的位置符合海象的分布区域。
综上,文献记载的鳙鳙之鱼就是分布于北冰洋的海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