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中并没有直接关于归墟的记载,《大荒东经》里有少昊之国在东海之外大壑一说,很多人认为大壑即是归墟。
《山海经》中百川入海,意思即是海是所有河流的终点。基于这个海纳百川的观念,古人就会思考一个问题,每天都有无数的河水注入海中,海水为什么永远不会满起来?
对此,庄子在《庄子秋水》里借北海海神若的之口进行解释。
海神若说,之所以大海不满起来,原因是因为在大海之中有一个叫尾闾的地方,可以将这些水排泄出去。因此,尾闾也被看做是归墟的一个别称。
到了《列子.汤问》里,归墟这个名字被正式提了出来,里面记载,在渤海东面极遥远的地方,有一大壑,是无底之谷,名字叫做归墟。
《太平御览》里将归墟记作了归塘。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归墟实际上是古人对自然的思考,是对海水不盈想出来的一个解释。
《山海经》中没有对此解释,可能是当时人的抽象思维还不足以思考这种问题,或者并没有记载。
而到了后代,解释成为了必须,于是,归墟就出现了。与此同时,归墟的位置在东边,可能也与共工撞不周山,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的神话故事有关,当然,这也是对自然地理的一种观察。
列子曰“归墟”,庄子曰“冥海”。《大荒东经》记“东海之外大壑,”即今日本海,而冥海归墟则是在“穷发之北”的今俄罗斯“鄂霍次克海”。
列子汤问、庄子逍遥游所说“归墟“、“冥海”,曾是上帝伏羲足迹远东之地,列子称大壑实为无底之谷,众水归墟;庄子言北冥鱼化为鸟徙南海的故事。圣贤所言是取之有据的,鲲鹏即凤凰,《易》曰:“东北丧朋,西南得朋。”正是“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九万里
这个传说演变甚广,最重要的有两个,一个是庄子笔下的归墟,大海中的深壑。像西游记中花果山水帘洞的水直通大海,白蛇传中峨眉山的井水直通西湖,都是这一类的传说。
所以,归墟并不存在具体的地方,是属于思考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