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中的雷泽在哪里,世界上真的有这样的地方吗?
《山海经》中的雷泽可能真的存在,世界上真有这样的地方,但并非位于中国境内。
搜图编辑
在中国文化中,“雷泽”是一个传奇的神秘之地,带有无尽的奇幻色彩,许多传说和文学作品中都有雷泽的记录,古老奇书《山海经》中就已经有雷泽的记录,相传雷神居于雷泽。
《史记·五帝本纪》道:“舜耕历山,渔雷泽”。又注引《山海经》道:“雷泽有雷神,龙首人颊,鼓其腹则雷。”所引与今《山海经》异。
搜图编辑
吴承志《山海经地理今释》卷六道:“雷泽当作震泽。”此以震卦所象为雷。又《淮南子·坠形训》道:“雷泽有神,龙身人头,鼓其腹而熙。”高诱注:“雷泽,大泽也。鼓,击也;熙,戏也”。伏羲氏的起源。司马贞继续写道:“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羲于成纪。”
《禹贡》曰:“济河惟兖州。九河既道,雷夏既泽,澭沮会同,桑土既蚕,是降丘宅土。”汉朝学者郑玄说:“雷泽,兖州泽,今属济阴。”
雷泽从字面意思就可看出,是雷电产生的池泽。据说故址在今河南濮阳范县濮城和山东菏泽鄄城境内,但这里并没有传说中的雷电踪影。
搜图编辑
著名美国学者HenrietteMertz(译为亨丽埃特·墨茨)博士在反复研读英译《山海经》后,对于《山海经》中,中国学者未曾找到过的山脉(这里主要指《东山经》中的山脉)产生了极大兴趣。于是她便背起了行囊,像中国先贤一般,用双脚走进了《山海经》所描述的世界。
搜图编辑
按她的研究,《山海经》中的许多在中国找不到的地方,在世界其他地方一一得到印证。所以说,《山海经》很可能是中国古代先贤描述全世界的一部书,只是没有人读懂而已。《山海经》中的雷泽同样在这里得到了印证,那就是位于委内瑞拉的马拉开波湖和卡塔通博河的交汇处。
搜图编辑
卡塔通博闪电现象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这种现象发生在委内瑞拉的马拉开波湖和卡塔通博河的交汇处。这种由雷云堆积形成的闪电每年中约有至个晚上每小时都会发生多达次的闪电,并且闪电形成的电弧可以达到5千米长,其强度高达40万安培。据专家介绍,形成暴风的原因是由于安第斯山脉雷云的碰撞,而形成闪电的原因是由于该地区沼泽地中的有机物分解所释放的甲烷等电离气体堆积在云的上方形成闪电。因此闪电总伴随着暴风出现。一些科学家还根据“卡塔通博闪电”发生的频率及放电强度判断:马拉开波湖沼泽区是世界上最大的臭氧产生地之一。
搜图编辑
“卡塔通博闪电”发生最频繁的地区是马拉开波湖的沼泽区,据统计,当地每年共发生约多万次闪电,人们从千米之外就能看见“卡塔通博闪电”,所以在过去的数百年间,不少在当地航行的船只,会把那些频繁的闪电视为能起导航作用的灯塔。
马拉开波盆地位于委内瑞拉西北部,盆地中心正是南美洲最为湿热的马拉开波湖,该湖是南美洲最大的湖泊,湖区大部分地区高温多雨,年平均降水量超过毫米。这种湿热多雨的气候,为雷雨云的孕育提供了基础条件。
搜图编辑
气象专家表示,在白天,湖中和周围湿地的水受高温影响快速蒸发,形成大量的湿热空气;夜晚来临时,海上来的信风将暖湿空气抬升到半空,与山上下来的冷空气相遇,两者出现激烈交锋,形成密集的雷雨云。在雷雨云中,上升暖湿空气中的水滴与冷空气中的冰晶发生碰撞,产生大量的静电荷,这样雷电交加的暴风雨天气便出现了。
还有专家提出了另一种解释,这与马拉开波湖沼泽区的有机物质有关。在沼泽中掩埋了许多有机物,它们腐败后产生沼气,因为沼气的密度比空气轻,升到空中后会堆积在云的上方,其与云相互作用,促进闪电形成。
搜图编辑
在对太阳系各大行星闪电的研究中发现:真实的情况是闪电和行星的电磁场相关。就地球磁场来说,地球磁场不是一个永磁场,那么它就应该是一个电磁场。电磁场:根据麦克斯韦方程理论,电流最强的位置在地球赤道的平面上,磁场强度最大的位置应该在地球的两极。闪电是一种电流现象,地球的闪电频次也多数都分布在地球赤道的两侧,而且,在地球两极的周围是没有闪电发生的。所以可以确定地说,地球上的闪电与地球的电磁场相关。
搜图编辑
这样一个地方,用“雷泽”表示毫不为过,也完全符合《山海经》中雷泽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