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记载300多个地方出产矿物,产

《山海经》记载多个地方出产矿物,产玉的地方有多处《山海经》中记载的矿产包括:金、黄金、赤金、白金、银、赤银、铜、赤铜、铁、磁铁、锡赤锡、白锡、玉、水玉、白玉、苍玉、藻玉、白垩、黄垩、青垩等,可以看出书中的分类十分细致。这些矿产包括在以下几个大类里,即金、银、铜、铁、锡、玉、垩土等,全书有三百多个地方出产这些矿物。金:书中产黄金的地方多达二十九处,如《南山经》的堂庭之山、成山,《中山经》的蛇山,《西山经》的槐江之山等。产赤金的地方有十三处,)如《南山经》的杠阳之山,《中山经》的荆山等。产白金的地方有八处,多在《中山经》,如熊山自风雨之山、勇石之山等。银:有十三个地方产银,如《西山经》的大时之山,《中山经》的洞庭之山。产赤银的地方在《北山经》的少阳之山。铜:有十处地方产赤铜,如《北山经》中的白马之山、京山,以及《中山经》的昆吾之山等。产铜的地方有十九处,如西山经》的石脆山,《中山经》的丙山、玉山等。铁:产铁有三十九处,如《中山经》的少室之山、荆山、虎尾之山等。锡:产赤锡的地方有三处,即《中山经》的龙山、服山婴侯之山。玉:现代矿物学对玉的界定比较窄,把玉分成硬玉和软玉两大类,硬玉即翡翠,软玉则有许多种。但古代玉、石不分,对玉的界定宽泛得多,所以《山海经》中玉的类别最多出产玉的地方也非常多,这里举几例。产玉的地方大约有一百三十多处,如《南山经》的会稽山、丹穴山,《西山经)的天山、鸟山,《北山经》的带山、管涔山,《东山经》的归山龙侯山,《中山经》的历山、豪山等。郭璞注《山海经)说水玉就是水晶。书中产水玉的地方有八处,如《南山经》中的堂庭之山,《西山经》竹山下的丹水、时山下的逐水,《中山经》泰山下的环水以及碧山、熊耳山等。产苍玉的地方有《北山经》狐岐山下的胜水、责闻之山、孟门之山等。产王的地方有十六处,如《南山经》的英水,《西山经》的小次之山等。垩土:垩土可以用来粉刷墙壁,产垩的地方如《西山经的大次之山,《中山经》的高粱之山、蛇山。产黄垩的地放《北山经》的天池之山、贲闻之山、孟门之山等产白统方有《中山经》的葱茏之山、衡山、大孰之山等。产青垩的地方有《中山经》的大瑰之山等。《山海经》还注意到矿物的共生现象,以及各种金属一般的蕴藏方位。如金、玉常与垩或腰共生,而且金、玉一般产于山的阳面,铁则一般在山的阴面。《山海经》记产铁之山有三十九处,而产于山阴的就有二十四处;产赤金的地方共十三处,其中有五处产在山的阳面。又如《中山经》的白边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雄黄;阳华之山则是其阳多金玉,其阴多青雄黄。《南山经》中的仑者之山与《中山经》的宜诸之山、岐山、美山、石山、隅阳之山,都是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賤。《西山经》的英山其阴多铁,其阳多赤金;龙首之山与西皇之山,其阳多黄金其阴多铁。《北山经》的柘山、干山以及《中山经》的橐山,其阳有金玉,其阴有铁;维龙之山,其阳有金,其阴有铁。《中山经》的瞻诸之山,其阳多金,其阴多文石。《山海经》中的山脉河流一般难以指实,所以记载某地出某种矿物,其意义也不大,能被证实的只占极少数。但是,从《山海经》对矿物的详细分类,以及其中记载的矿物共生现象与矿物蕴藏方位来看,古人在地质勘探、冶金采矿方面,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就。所以撰写《中国科学技术史》的英国李约瑟就高度评价说:“《山海经》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宝库,我们从中可以得到许多古人是如何认识矿物和药物之类物质的知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90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