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独特的语言叙述方式,暴露了此书作为

《山海经》之所以被很多人看作是荒诞不经的奇书,很大的一点在于其中关于很多动植物的描述,充满了“基因突变”或者“改装组合”的魔幻风格,比如三只脚的鳖、人面蛇身的烛龙。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其实很简单。(一)如何描述陌生想象一下,如果你突然重返恐龙尚未灭绝的侏罗纪,你见到了一头体型巨大的霸王龙,先别急着逃命,思考下你回去之后如何像现代人描述这个史前巨兽?(假设现代人从未获得与此相关信息)你打眼一看好家伙,这头巨兽身长足有12.8米,体重接近8吨,一双血盆大口中有58颗长12.8厘米的牙齿,两只后腿粗壮有力,前肢短小,且仅有两个指头,拖着一条长尾巴。为了让你的记录更加生动准确,你可能会这样描述:它的身长超过公共汽车,体重和大象差不多,嘴里有长度如匕首般锋利的牙齿,走路的样子和鸡很像,两只前爪是一双剪刀手,尾巴和大蟒蛇一样。细心地你可能发现,这个描述中出现了大量的比喻性摹状词,就是用像某某来描述其特征,而且这些作为喻体的事物则是我们现代人非常熟悉的,比如公共汽车、大象、匕首等等。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这是人类惯用的一种思维模式,即对于陌生事物的描述,一般会倾向于用自己熟悉的事物去做“分解式”的方法去进行。不得不承认,这种观念古今不变(二)山海经里的兽明白了这点之后,我们随便翻开《山海经》中就能发现,这种叙述模式就是典型的“山海体”,比如英招就是一个四物结合体:马的身体、人的面容、虎的纹路、鸟的翅膀,甚至对声音也做了比喻。《山海经·西山经》:“槐江之山……实惟帝之平圃,神英招司之,其状马身而人面,虎文而鸟翼,徇于四海,其音如榴。”再看旋龟,它的奇特之处在于,其喻体也是本体,即旋龟的“龟”大家是熟悉的,本体是龟的样子,又是鸟的头和蛇的尾,声音则像判木。《山海经·南山经》其中多玄龟,其状如龟而鸟首虺尾,其名曰旋龟,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聋,可以为底。作者之所以要进行如此这般繁琐细致的比拟,主要是因为这些动物并不是主流社会司空见惯之物,而作者本人也对此极为陌生,而在没有摄影术的古代,要让主流社会了解这些动物的形态,就只能用大家最为熟悉的动物的形貌去比喻。然而,仅有分解式的描述语言,读者通过文字得到的关于动物的信息,肯定会和该动物的实际形象有所差异,甚至眼中不符,这种分解式的描述割裂了整体形象,给人一种盲人摸象的感觉,这也是山海图和山海经未能同时流传的内因所导致。而通过这样的一个小的视角,我们不难看出《山海经》的作者记述《山经》的时候,这里的世界并非他所熟悉的本土世界,而是一个陌生的异域空间,要将他所耳闻目睹的陌生生灵记载,舍此之外别无他法,他的确是外来的地理考察者。最后,我们按照所谓的“山海体”来描述一下喵星人,可能就是这样吧:“有兽,其名噬元,其状如狸,身着虎文,其声如婴儿,能食鼠,食之味酸”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7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