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在神话中地位低,谁知最后却成为了民族象

在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有着许多奇奇怪怪的珍禽异兽,而且这些珍奇异兽大都有着各种神奇的力量,其中龙就在神话中有着许多的记载,直至如今,龙在中国人的心中都是十分神圣的,人们都自称为是龙的传人。

然而,在神话故事中,其实龙的地位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般神圣,甚至可以说地位不高,那么它为什么最终会逆袭成了我们的民族象征呢?

在中国古代奇书《山海经》中就有诸多对于龙的记载,其中就有记载道主宰白天黑夜的烛龙,能呼风唤雨,一睁眼就是白天,一闭眼就是黑夜。

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

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谓烛龙。

——《山海经》

然而,龙在很多时候还是以坐骑出现,比如《山海经》对春神句芒的记载写到:“鸟身人面,乘两龙。木神也,方面素服。”

不仅如此,龙的地位从上古神话《山海经》《淮南子》一直到明清神魔小说《西游记》《封神演义》一直都不高。在《西游记》中,孙悟空到龙宫捣乱,龙王都还要小心翼翼的陪着,对孙悟空直呼上仙,唐僧所骑白马也是小白龙所化。

那么为什么后来的龙的地位却能够一飞冲天,成为了各个帝王的象征呢?

我们知道,其实神话故事中的很多异兽在现实生活中还能找到类似的参照动物,但是龙这个动物却没有实体。比如一些部落图腾为马、蛇、熊、鹿等等,专家认为龙图腾其实是以蛇为主体的综合图腾,标示着以蛇为图腾的部落战胜了其他部落后,逐渐收集各种动物的特征添加到了蛇的身上于是有了龙这种生物。

也就是说虽然龙在神话中地位不高,但是早在上古时期,就已经有了龙的崇拜,但是在上古时期还有一种传说龙是可以豢养的。在《山海经》中记载,舜的部下就擅长养龙,因此而获得了董姓。

在夏朝时期,夏帝孔甲也曾得到两条龙,一雄一雌,为了养活他们,孔甲特意找来了养龙人刘累,没想到刘累技术不过关,把雌龙给养死了,于是刘累将龙肉煮成了肉羹献给孔甲帝,没想到龙肉美味,孔甲帝还想吃,刘累担心事情暴露,于是连夜逃走了。

豢养龙这件事属于传说,但也说明们虽然崇拜龙但也向往着征服龙。到了先秦时期,龙又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并逐渐开始演变为了权力与王权的象征,甚至开始象征最高统治者。

而在民间传说中,龙的形象一直都是较为高大上的,它们可以呼风唤雨、腾云驾雾、扭转乾坤,龙的出现象征着祥瑞,这些传说到了汉代后更为统一,渐渐地变得更加神圣起来,后世人对龙越加尊重,“真龙天子”成了皇帝的称号。

普通百姓对龙的心态也十分复杂,从尊敬到敬畏,到后来龙慢慢成为了吉祥物进入寻常百姓家,民间也出现了许多与龙有关的民俗。比如赛龙舟、二月二龙抬头、元宵节舞龙活动等等,可谓异彩纷呈。

如今,人们常说是龙的传人,既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也是一种凝聚人心的一种信念。

其实《山海经》还有许多有趣的异兽故事,想要了解更多的话不如看看原汁原味的《山海经》,《山海经》不仅可以当故事书,还能了解到很多上古时期的离奇有趣的故事,还可以将这些故事整理出来拓展延伸成为新的故事素材,现在我们很多的影视剧、故事书中都能看到《山海经》的影子。

而且《山海经》中的涉猎范围十分广泛,不仅仅是神话,比如古代历史、地理、宗教、神话、水利、矿产、民俗等诸多方面都有记载,所以《山海经》对于研究上古时期的文明也有着很大的参考价值。

上古奇书《山海经》的魅力值得一探,在书中不仅可以看到故事,还能学习到各个学科的知识,要是认真阅读,就会发现,里面的故事可能只是经过了美化的历史,例如,夸父逐日,是因为夸父族遇到了灾难。

或者是书中讲到的共工怒触不周山的产生的后果是由于刚好地震等。

书中丰富奇特的内容,瑰丽奔放的想象,让每个读过的人都惊叹不已。

听说,《山海经》是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时候,都舍不得烧掉,《山海经》也是中国文学大家鲁迅小时候“最为心爱的宝书”,他在文章中写到自己儿时渴慕有本绘图的《山海经》,当保姆阿长送给他一套时,他欣喜万分。

许多想看《山海经》的朋友,都觉得原版山海经都是文言文根本看不下去,迄今为止,也出版了很多版本,让人眼花缭乱,不知道买哪本合适,我看的这本就很好,可以说是最接近原版原意了!

这本是有着详细的注释,不仅把原版的内容十分完整地收录进去,而且里面都是通俗易懂的白话文,精彩无比,让你一看就停不下来,沉迷其中。

这本上古奇书现在只要49元,一顿饭钱,就能让你感受古人的魅力,而且不仅是自己可以看孩子也可以看,对于孩子想象力发展,对中华民族的历史也有新的体会,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下方链接购买正版书籍↓↓↓

Z山海经彩图全解精装精选¥49¥68打开百度APP立即扫码购买购买已下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7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