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不仅是一部上古神话经典,也是一部上古英雄史诗。通过《山海经》,我们知道了追日的夸父、射日的后羿、战斗不息的刑天和功勋卓著的应龙等几十位上古英雄。然而,《山海经》里还有许多上古英雄的事迹不为人知。例如,下面要介绍的这位夏朝英雄——夏耕,形象酷似刑天,也是一位无头的巨人。他率领夏朝军队与商汤作战,或与三星堆文明有关。《山海经》的《大荒西经》记载,夏朝末年,商汤率军攻打夏桀,夏耕在安阳附近部署了防线。然而,商朝军队所向披靡,夏耕不仅没能挡住商汤,还被商汤俘虏后斩首。夏耕本人是一位巫师,他不知使用何种神异能力死而复生,变成了像刑天一样的无头巨人。《山海经》记载,复活之后的夏耕,因为害怕被夏桀问责,不敢返回夏都阳城。他带领部众逃到重庆巫山,从此成为了巫山的山神。《拾遗记》记载,夏耕的后人为了纪念他,在巫山放置了一件巨大的石像。这件石像左手持盾,右手持戈,像刑天一样没有头颅。根据《山海经》的记载,我们可以归纳出3个信息:第一,夏耕是一位夏朝英雄,同时也是一位巫师。第二,夏耿在夏朝覆灭前夕,并没有战死,而是率领军队逃走了。第三,夏耕后来迁徙的地点,属于现在的四川省境内。如果《山海经》的记载可信,那么我们不免产生疑问:夏耕这位历史人物,为何不见于任何古籍记载?夏朝的疆域已经到达了四川省境内吗?根据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的成果,三星堆文明崛起的时间,大约在夏商交替时期,也就是夏耕迁徙到巫山的时期。这些事件之间,会不会有内在关联呢?众所周知,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文物,特别是青铜器和玉器,带有明显的中原文化特征。比如三星堆遗址出土的牙璋,与二里头遗址和石峁遗址的牙璋,造型几乎一模一样。而这种类型的牙璋,又被许多专家认为是夏文化的标志性文物。又比如,三星堆遗址出土了几件方形青铜牌,不论是造型还是工艺水平,都与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绿松石铜牌如出一辙。还有以扶桑树为原型的青铜神树,属于典型的太阳崇拜,源自中原或东夷地区。另外,三星堆文明出土的龙形饰品,带有明显的兽类特征,与商朝完全不同,却与二里头遗址出土的“中华第一龙”很相似。因此,一直以来,都有部分专家学者认为:三星堆文明的发展,始终受到中原夏朝的影响。结合《山海经》对夏耕事迹的记载,我们可以大胆推测:夏朝被商朝取代以后,部分夏朝后裔迁徙到了四川地区,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文化,促使三星堆文明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您认为这种说法有道理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6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