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张定有通讯员杜福建
《西游记》是中国经典文学名著,是中国古典神魔小说中的巅峰之作。靠着作者吴承恩丰富的知识与惊人的想象力、非同一般的幽默感和妙笔生花的高超写作技巧,《西游记》名垂青史,脍炙人口。研究《西游记》的学者常常在琢磨,《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原型来自何处,“孙悟空”的“老家”又在哪里?
近年来,通过学习研究,不少文化学者提出了“孙悟空”家在河南的观点,而河南南阳的学者们则进一步论证出“孙悟空”的“家”在淮河源头---河南省桐柏县的观点。
通天河上的唐僧等师傅四人塑像。
支撑这一观点的,有“五把尺子”,即史书记载,文学巨匠的研究结论,《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的为官游学经历,高度吻合的地理名称,以及被称为“活化石”的民间传说。
史书记载。据《山海经》、《吕氏春秋》等史书记载,巫支祁是淮水怪。《楚辞》等史书则认定其为淮涡水神(涡河发源于荥阳,系淮河的支流)。大禹治水一般是在下游掘地泄洪,但按此经验治理淮河,洪水却更加泛滥。仙人(九尾白狐)对禹说:“治淮必须先治妖,否则无法治淮。”于是,大禹专程来到位于桐柏山的淮河源头,与巫支祁展开决战(《太平广记·李汤》)。巫支祁为什么不在淮河中游的大别
山以及下游的淮泗平原迎战大禹?这只能说,桐柏山淮河源头乃巫支祁的巢穴,是他的老家。桐柏县淮河源文化研究会的学者们认为,从巫支祁异变为孙悟空的线索上看,他的家乡也在桐柏。南宋时期传世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出现了一个毛遂自荐、愿保唐僧西天取经的“猴行者”,自称是花果山紫云洞的猕猴王。此时,他仅是“猴行者”,并出生在花果山,还不是“孙悟空”。后在元末明初出现的《西游记评话》中,这个“猴行者”已变为“孙悟空”,且出生在花果山水帘洞。随后,吴承恩的《西游记》以及元代、明朝的一些杂剧,都把“孙悟空”的出生地锁定在花果山。孙悟空是巫支祁的异变人物,故“孙悟空”的出生地应为巫支祁的出生地,孙悟空的老家当在淮河源头桐柏县。
淮祠(淮河源文化陈列馆)
文学巨匠的研究结论。关于“孙悟空”的原型是何方神圣?最先提出这个命题的,是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鲁迅先生,以及我国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史家、作家胡适先生。鲁迅在年致胡适的信中说:“盖元时盛行此(巫支祁)故事,作《西游》者或亦受此事影响。”巫支祁是谁?淮河水神也。在《中国小说史略》里,鲁迅明确提出:“明吴承恩演《西游记》,又移其(巫支祁)神变奋迅之状于孙悟空”“淮河水神巫支祁就是孙悟空的原型。”
《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的为官游学经历。《西游记》是吴承恩晚年写就的,倾注了其毕生的心血。据传,小时候,吴承恩就有喜听奇闻轶事的爱好,读私塾时,经常瞒着父亲和老师,偷偷阅读“野言稗史”。从各类书本及民间文化中学习并创造巫支祁的神话故事,无疑是一个有效途径。多年前,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一名文史研究者在古旧书市上意外发现《清·康熙五十一年新野县志》,该志记载:“吴承恩在明(代)嘉(靖)三十五至三十六年(公元至年)任新野县知县。为了印证《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是否做过新野知县?新野县的文史学者基于《清·康熙五十一年新野县志》,从4个方面进行考证:第一,姓名方面:参阅《古今同姓名大辞典》,未见两个吴承恩之说。第二,学历方面:参阅《中国文学史》,吴承恩系公元年贡生,与县志记载相同;第三,任职方面:参阅《辞海》,吴承恩系“嘉靖朱隆庆初任浙江长兴县丞”,为公元至公元年左右,而在新野县任职时间系公元至公元年,两个时间段前后衔接;第四,《西游记》创作方面:新野县是“猴艺之乡”,吴承恩在新野做知县时对猴艺耳濡目染、耳熟能详,因而塑造出来的孙悟空形象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且小说中的大量俚语借用了新野县当地的方言。
高度吻合的地理名称。文艺家的创作往往需要游历,丰富阅历,增强想象力。吴承恩在新野任县令时,当会多次到临近新野的桐柏县观光,而桐柏县的水帘洞、花果山、通天河、太白顶、桃花洞、放马场、流沙河、高乐山等景点名称均与《西游记》中的文字完全一致或高度吻合。
被称为“活化石”的民间传说。千里淮河发源于桐柏山太白顶山巅附近的淮井,泉水自胎簪山(太白顶)潜流数十里,在山下涌出三泉,因浚为井,名曰淮井。相传大禹治淮时,巫支祁兴风作浪,与其作对。民间传言巫支祁“形若猿猴,缩鼻高额,青躯白首,金目雪牙,颈伸百尺,力逾九象……”这正是孙悟空形象的逼真描绘。于是禹统大 挺进桐柏山亲征巫支祁,巫支祁率十万山精水怪“惊风走雷,石号木鸣”,与之激战。禹“功不能兴”,遂召集百灵参战。仍不胜,后授命太阳神的儿子庚辰征战巫支祁。庚辰靠定水神针将巫支祁擒拿住,用铁链将其锁于淮井之中。当地流传数千年的“禹王锁蛟”的故事,与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描写
游客在参观禹王锁蛟井。
淮祠内的禹王锁蛟浮雕。
有异曲同工之妙。据说,巫支祁被锁淮井时问庚辰“吾何时能够出来?”庚辰答:“看到井上的石栏杆开花,就可出来了。”清代,有两个官员路过此地,因天热,就顺手脱帽,把其置于淮井的栏杆上,巫支祁似乎看到了石头开“花”,于是“夺井而出”,呼啸而去,不知所终。《西游记》中有不少桐柏方言俚语,如爬碴(乱蹬乱爬)、风发(风寒感冒)、骨鲁(摔跤)、肉头老儿(戴了绿帽的人)、烂板凳(游手好闲者坐在凳上拉闲话)等,还有许多桐柏县的哲理性俗语,如“尿泡虽大无斤两,秤砣虽小压千斤”、“放屁也能添风”、“得胜的猫儿欢似虎”等。电视剧《西游记》里的孙悟空“俺老孙去也!”“妖怪休走!吃俺老孙一棒!”也是桐柏当地的语言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