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编我读书时读过鲁迅的文章,他就提到过自己的长妈妈,曾经给自己买过一本山海经,这段经历和故事的内容让他终生难忘。
对山海经有过了解的人,应该都知道这部书是类似于古代的玄幻小说,其中的世界,光怪陆离,新奇不已,各种奇珍异兽,飞禽走兽,让人目不暇接。但是要知道在古代呢,这部书可是被封为禁书,很多私塾都觉得他扰乱人心被封为禁书。其实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这本书看上去,其实颇有种猎奇的意味。
小编我看过山海经,山海经中的异兽大多其音如婴儿,是食人。意思就是说,这些野兽叫声像婴儿叫声一样很多,而且都吃人。这意味着什么呢?其实我们只要细细想来就觉得非常恐怖。比如说少咸之山的四不像等等,这些野兽在丛林深处,在人迹罕至的地方,在野兽群居的地方,在自己的领地,叫声又是如何。
但是当人们路过之后,这些野兽就会学孩子叫,人们被婴儿的哭声吸引过去,以为是个孩子,却不知是个野兽,其实这些野兽精心伪装,骗人前来,猛然偷袭,这就是他们的人生哲学呀。就像我们小时候听的鬼故事,妖魔鬼怪呀,总是藏在暗处,在墙头叫一声。所以有老一辈人叮嘱你不要轻易回头一样,一回头,就发生了不好的事情。
但是呢,山海经记录的事物太过怪异,而且由于一些政治上的因素,就连顶有名的大史学家司马迁都不敢说它的内容。
山海经涉及到多个领域,包括神话,历史,地理,矿产,甚至连一些民俗宗教等都有所记载。其实想必读者心中也有了分寸。仅仅是神话传说,那么有必要把距离和方位讲得这么清楚吗?山海经记载了上古时期,中国的许多奇珍异兽,还有海外经记载的是海外的事物。而且呢,有的异兽在今天还能找到对应的动物,比如说飞鼠。
在东南亚,就对应上了南山经中的一些记载。有兽焉,其状,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婴儿之音,是食人。意思是说,这种雕是一种食人怪兽,样子像一只雕,长着脚。起来的时候像婴儿在哭。这种描述就对应上了菲律宾的一种鸟,这种鸟甚至成为菲律宾的国鸟,食猿雕,它喜欢捕食猴子,这为什么说他食人呢?因为这种雕偶尔也袭击小孩子。
其实有心的人还对上山海经的一些禽兽进行排名,比如说我们所说的蛇,在山海经就有5位排名,排名第五的是虎蛟,身体是鱼,但尾巴却是蛇。生活在海里,它的性情非常的凶恶,好斗难缠。但叫声却十分的悦耳动听,文中说的山海经一些奇珍异兽大多叫声好听,这其中的目的想必不用赘述了。
排名第4位的是叫化蛇,是人面蛇神,特别像西方传说中的美杜拉。她通过自己的声音来控制水,只有我们现代人来解释就是运用超声波了,它能发出多长的声波呢这不禁让人细思极恐。排名第三的就是腾蛇。会腾云驾雾,但是性格非常残暴,吃同类。有点像眼镜蛇,毒杀同类,自相残杀的那种意味。
第2位,相柳,当年大禹治水的时候,传说就是大禹把相柳杀死了,但是相柳的血液可以腐蚀大地,死了之后,他血洒的地方都没有办法进行耕植。在古代,等于说断了百姓的粮。排第1位的凶蛇,想必大家都十分的敬畏,它叫烛九阴。是万蛇之祖,接收着有所有蛇的朝拜。也是人面蛇身,而且浑身赤红,身长约为千里。
还有一些人将山海经中的神兽的美貌程度进行了排名。排名第1位,是我们青丘山下九尾狐。印度人民称它为华阳天,在日本神话中又被称为玉藻前。妖艳动人,一颦一笑动人心魂。但是却毒辣阴狠,祸国殃民。第2个是,朱獳,美就美在它的背脊里,有半透明的鱼鳍,可以在水中游水。长相非常美,像狐狸一样聪明,但是呢,却身为野兽,性情残暴。第3名鹿蜀,这个在前文中已经得到证实,就是非洲的霍加狓,但是呢,它是一个寓意幸运的神兽,他一遇到人们就给他们送祝福,祝子孙昌盛。
接下来小编就来说一下我心中特别喜欢的神兽,我特别喜欢的排名第一的叫吉量,身形像一匹天马。身姿轻盈,来影无踪,在空中自由奔腾。而且它灵性体现在于,人们骑上它就可以得到千年的修为,能使人长生不老。排名第二的就是长得像老虎一样的神兽,驺吾。它通体金光闪着漂亮的,黑条纹,但是他这个动物心性特别的善良,心怀慈悲,从来不吃活的动物。
司马迁评山海经,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他不敢评论。因为山海经它诞生于先秦时代,但是呢,创作历程,还是编纂收录,还是保存经历了怎样的腥风血雨,天灾人祸,我们就不得而知了,而且当时西周王室,对山海经可以说是做出巨大心血,是根据当时繁杂的典籍中一点点编纂校正来的,可想当时不易在后来王室内部发生内乱之后,有一些珍贵的典籍,已经散落到民间。
事实上的山海经并非古人无中生有的一种笔墨游戏,它看似怪诞,却对历史文化,地理风貌等,有很多的描写,可以说是一部想象力非凡,学术价值卓越的百科全书。其实有很多研究者甚至认为,中国人可能已经通过海峡到达美洲,然后与美洲非洲等都有文明交流,但是在交通不便的远古时期,古人怎么完成壮举呢?相隔万水千山,这其中,有高山,有盆地,有峡谷。仅凭双脚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是会不会有神兽有翅膀,或者日足千里,我们也不得而知。
山海经可以称得上一部宝典了,或者是一部散落的天书,因为作者不详甚至有人谣传作者是印度人。而且甚至有一位美国的专家发现这部书,专门参考着书中去的实地考察,而且意外发现,在美洲的一些山脉,走向方位包括距离,都是出奇的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