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里描写了400多种异兽,古人最

在《山海经》中,也记载了很多的异兽,足足有多种。

活在天上,掌握着行云布雨;身长几万里,凡人一眼望不全身子。这是古代人对龙的基本了解,为了形容龙的神秘,人们说“神龙见首不见尾”。

早在多年以前,中华民族就已经开始崇拜龙,并且封建社会的帝王都称自己为“真龙天子”,因此自古以来,龙在中国神话和民间的地位都是很高的。

不仅如此,在古代“天书”《山海经》里也记载了8种龙,分别是烛龙、应龙、青龙、夔龙、蛟龙、蟠龙、金龙、虬龙。

烛龙

《山海经.大荒经》:“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谓烛龙。”

它的另一个名字又叫烛九阴,传说是钟山之神。睁开眼就是白昼,闭上眼就是黑夜;

吸气就是冬天,相反呼气就是夏天。

应龙

《山海经·大荒东经》:“应龙处南极,杀蚩尤夸父,不得复上。故下数旱,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

这位背上有双翼,据说还参与帮助大禹治水,正是用自己的尾巴画地成江河,才使得江水流入大海。

也有描述说,它曾帮轩辕黄帝斩杀了蚩尤。

青龙

青龙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天之四灵之一,源于远古星宿崇拜,是代表太昊与东方七宿的东方之神,于八卦为震、巽,于五行主木,象征四象中的少阳,四季中的春季。

夔龙

《山海经》里,里面有一句“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有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证明了夔龙的不凡。

在商朝和周朝的皇家青铜器上,都能找到夔龙纹。不过也有把夔龙称作夔牛的说法。

蛟龙

《山海经·海内经》:“鲧死,三岁入腐,剖之以吴刀,化为黄龙。”

有人说,蛟龙是最委屈的龙,因为就差一步渡劫就能飞升化龙。

它别名黄龙,传说是鲧死后的肉体孕育所化。

蟠龙

蟠龙是中国民间传说中蛰伏在地而未升天之龙,龙的形状作盘曲环绕。

金龙

不论在东西方,黄金龙都是尊贵的存在,号称是龙族中的王者。

同时因为金龙的尊贵特质,金龙被元始天尊看上了。

神仙们的坐骑几乎都是难得的奇珍异兽,作为阐教教主的元始天尊自然要更独特一些,于是他大手一抓,连抓九条金龙,组成了在仙界独一份的九龙沉香辇。

虬龙

《抱朴子》曾记载:“母龙曰蛟,子曰虬,其状鱼身如蛇尾,皮有珠。”

这最后一种龙,民间对他的形状记载有两种说法:

一个是没有角的龙,另一种说法就是有角的小龙。

《山海经》中记载的上古异形世界是真实存在的。

只不过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人类和动植物都发生改变,从而让以前的那个异形世界失去了原来的面貌。

像这样具有真实性的异兽描述还有很多,几句话根本说不完,大家在了解这类故事的时候,一定不要当段子简单看,真正达到了解历史,增长学问才是目的。

无论是从满足好奇心的角度,还是从历史的学习方面,都建议大家读一读《山海经》,里面很多的记载以及地理河川的描述,都能在今天找到依据。

可能已经有开始读的朋友了,遇到的问题大多是文言文的原本比较难懂,理解起来也很难受。不防跟我一起来读白话文对照的版本,可以一边看着古人的文字,另一边通过现代话快速理解。

对于异兽的描述,不光有文字注释,还有精美的插图,孩子读起来也不会乏味,甚至还会缠着大人讲里面的故事,孩子稍微大一些,也会根据注释去查阅资料增长知识。

点击下方,即可购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5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