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山海经》它是中国哲学启蒙的内燃机,它并不是一部纯粹的神话存在。
插图出自于杉泽的《观山海》
路线图出自于徐客的白话彩图《山海经》
蠪蛭注解东山二经:
《东山二经》记述了从“空桑山”到“山”共计十七座山的地理位置、山川风貌。
它们大致位于今天的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一带。
白话文:
从姑逢山往南五百里,即是凫丽山,山上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山下盛产箴石。
山中有种像狐狸的神兽,却长着有九条尾巴和九个脑袋,还有虎一样的爪子,名字叫蠪侄,它发出的声音如同婴儿,最关键的是它吃人。
注释:
凫:读音,fú。箴(zhēn)石:指可用以做针的石头。蠪蛭:读音,lóngzhì。姑逢山:一说今浙江境内。
蠪蛭:
明、清代,文人骚客眼中的蠪蛭
,万历二十一年(公元)年编纂的格致丛书本《山海经图》,蠪蛭九首九尾,狮子的身段,头为狗头,正中央的脑袋比较大,正在与前方来敌咆哮。
,雍正四年,编纂的《古今图书集成·边裔典·禽虫典·神异典》,蠪蛭九首九尾,九条狐狸的尾巴,狮子的身段,位于中间的大脑袋真正张大嘴巴。
,光绪二十一年(公元)编纂的立雪斋印本《山海经存》,蠪蛭九首九尾,九个脑袋以42的数量往上递减,毛发较为粗糙,前身压低尾巴上翘,正处于一个进攻姿态。
明、清·蠪蛭蠪蛭,为何是九头九尾?
曾经有一小说对“九尾狐狸的九尾”做了这样的猜想:文章说,狐狸经常九只一起行动,一只体型很大的雌狐,和八只雄体型比较小的雄狐,它们外出的时候,雄狐的大多时候会趴在雌狐的背上,由雌狐驮着走。文章指出,“九尾”就是这种视觉错误造成的。
这属于对客观可能的一种猜测,您觉得蠪蛭的九尾九头会不会也是这种习性塑造的?
第二种猜测:“九头九尾”,可能是上古人打猎时的装扮,为的是更容易接近猎物。
笔者认为,“九”在中国文化中有“轮回”和“最高境界”的意思。猎人的打猎装(未必刚开始就是九头九尾的打扮),可能被后人加以临摹了,最终被祭祀文化所吸收,以至于变成了现在如此夸张的外表。
蠪蛭,为何婴儿声的背后是吃人的真相?
婴儿声的背后是吃人,相信大家第一想到的是“它通人性,太狡猾了”。
然而,大千世界中并不是没有参照,比如:猎豹,它的声音就类似婴儿。
笔者认为,婴儿声是它与生俱来的生理特征,吃人是它的生存之道,“婴儿声”与“吃人”相结合并不没有阴谋,只是本色“出演”罢了。
凫丽山:
根据山海经原文记载,凫丽山理论上的位置在今天的浙江和福建交界处。
此山,山上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山下盛产箴石。